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王鹏 《炎黄春秋》2007,(9):72-73,76
《大公报》渝馆总编辑王芸生撰写了一篇题为《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的社评,发表在1941年5月21日的《大公报》重庆版上。为此,当时正在重庆的周恩来同志连夜疾书一信致《大公报》负责人,对社评涉及的在山西南部中条山战役中,有损八路军的言论给予澄清。由此引起了的“笔墨交锋”,曾经轰动重庆城。  相似文献   
52.
对《社会报》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份创刊于1985年2月16日的报纸是在改革大潮中兴起的一朵浪花。作为《社会报》的创办人和负责人之一,笔者觉得有必要将《社会报》从创刊到停刊的史实一一写出以飨读者,并供有志于撰写《中国报刊史》者作一参考,也算对历史作个交代。"小小骂、大大帮忙行不行?"《社会报》总编辑是由学会会长曹漫之教授兼任的,但  相似文献   
53.
《沧桑》2009,(5):194-194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出版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研究探讨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总编辑工作,经中国编辑学会批准,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筹)拟于2009年9月中旬召开以"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总编辑工作"为主题的研讨会议。  相似文献   
54.
“有一次我在全国政协开会,有个老领导坐过来,说喜欢古典文学,想看看《金瓶梅》。我想他虽然级别够,但是他又不是做研究的,看这个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55.
浅说总编辑     
编辑出版界有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之称谓,这是国家规定通过专家评审产生的的职称名份,是出版专业的任职资格,也是一项利益待遇的标识。出版实践中有总编辑、副总编辑及名誉总编辑和执行总编辑等,这是出版权益与出版责任的要求和需要。总编辑就是由此而相生出来的。目前的总编辑多是一个出版单位的法人代表。很久以来,市场经济一直要求总编辑首先是一位善于经营的经理,具备着文化产业经营的主动意识。众所周知,总编辑是一个出版单位总体工作的灵魂,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决策人物。以往说起总编辑的责任,传统地讲主要是把好出版物的政治…  相似文献   
56.
欧阳文 《百年潮》2002,(10):16-24
由武转文知难而进 1955年6月,那时我在中南军区公安部队任政治委员.一天,中共中南局书记、中南军区政治委员陶铸找我谈话.他说:"中央军委来了命令,要调你到北京主持筹办和出版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并担任报社的总编辑."对于这个任命,我感到非常突然,毫无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57.
苏星 《百年潮》2002,(8):10-15
(一) 1988年,是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 1987年8月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十二届第352次会议讨论了红旗杂志社领导班子问题,并通过了<中央组织部关于红旗杂志社领导班子调整的请示>.会后,发了中共中央[1987]128号、132号文件:同意熊复同志辞去红旗杂志社总编辑职务,红旗杂志社的工作暂由副总编辑苏星同志主持;免去马仲扬同志副总编辑职务、免去林肖硖同志的顾问职务.  相似文献   
58.
面孔     
政要《时代周刊》刊文怀念邓小平.近日,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辑艾略特撰文怀念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文章说:当学生们问及谁是我见过最值得难忘的人,我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是拥有钢铁意志的南非总统曼德拉?还是自信的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还是曾因桃色新闻而遭弹动的克林顿?或是难以计数的其他人士?我无法作出选择,如果有人问,谁是我不曾谋面但却最难忘的当代领  相似文献   
59.
我在广西日报社整整12年。这期间,总编辑钟林与我接触不多,却给我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 起步良师 1963年4月间,编委、文教部主任兼副刊主编刘硕良告知我由文教部的文教组调副刊组,和朱致龙对调。在文教组,我负责编辑各记者站编辑部机动记者送来的稿件。在李必训手下工作,我们之间相处得很好。为什么要调我到副刊组呢?再说那里已经有周中仁、张谷两位“右”字号人物了。再加上我一个,三人集中一处是否妥当?我坦率地问刘硕良。  相似文献   
60.
王炳毅 《百年潮》2007,(2):54-58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了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的重要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击中了“左”倾错误思想的要害。激起强烈反响。当年刚从上海调到北京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兼顾问的杨西光,是推出这篇文章的主要筹划人之一,可谓功不可没。这是广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