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3篇
  免费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专利、商标、著作权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的,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具有垄断性(也称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的法律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产权或智力成果的多少,体现了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因此,知识产权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二轮修志在记好志书传统内容的同时,应加强对知识产权发展及保护的记述。  相似文献   
102.
宋霞 《神州》2021,(1):129-130
在现代教学课堂当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传授的知识,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了解核心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教师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著提升.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更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山地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受地形地貌、实施成本、大学生审美等因素的限制.基于大连工业大学的山地特征,按师生对环境行为需求、心理要求,结合食堂、体育运动、休闲慢行、读书等使用特点,根据缓坡、挡土墙、台阶等自然场地现状,从校园文化传承、山地审美、色彩与材料等方面设计座椅,展示校园独特山地风貌,塑造良好的大学校园形象.  相似文献   
106.
张聚国 《史学月刊》2000,1(4):93-101
杜波依斯一生都在为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而斗争。但是,在不同时期,他对美国黑人问题的认识不同,解决方案因而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07.
中共十六大报告有关台湾问题的分析很精辟,不但包含了我党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而且根据目前海峡两岸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三个新意,明确了今后对台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当前,台湾的"台独"势力利用台湾岛内的省籍情结和台湾同胞"出头天"的思想,将台湾人民的台湾意识向"台独"方面引导,造成了我们统一前景的严峻形势,而"出头天"思想的产生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台湾近500年历史对台湾民众心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只有了解和理解广大台胞的心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对台工作.  相似文献   
108.
澳门主权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以后。1862年条约是葡人居澳以来中葡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由于葡萄牙代表在议约中采取了欺诈手段,清政府未予批准。自1864年换约失败至1887年条约谈判之前的20余年时间里,葡萄牙为了以订立条约的形式达到“合法”占据澳门的目的,曾经串通列强及其驻京公使,多次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109.
韩诗琳 《史学月刊》2020,(1):130-134
土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头等大事,考察各个时期的土地主张是认识近代中国各时期政权属性和立场的重要指征。对土地权利的探讨,则是研究土地问题的核心。“权”的力量伴生着“利益”,“权利”往往会被视为一体,因此在面对“平均地权”理论时,研究者们基本默认了地权与地利一体,讨论的空间通常建立在两个点上——国家对土地的态度和国家可行使权利的方针内涵,而没有对方针内容能否对应“平均地权”题目做出回应。事实上,“地权”和“地利”两个概念在“平均地权”理论中并不适合做一体化讨论,推行这一理论,无法通过“地利”的平均实现“地权”的平均。  相似文献   
110.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上,由于对继承与创新的不同侧重,学界形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创造的"还是21世纪"理解的"之间的分野;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学界形成了二者是本质同一,还是整体与部分、整体与主体等三种不同关系的论争;在中国应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学界提出了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逻辑和综合运用各种逻辑等五种不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