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1篇
  免费   1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741篇
  2012年   934篇
  2011年   695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隋唐洛阳城实行了严格的里坊制,普通百姓的居住区被限定在里坊内。里坊基本呈方形,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设有坊门,坊门严格按照律法定时启闭。以隋唐洛阳里坊门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壁画、碑刻等材料对坊门的记载,以及唐代建筑研究成果,可以推测隋唐洛阳城里坊门有单层式与城楼式两种样式,坊门屋顶采用级别较低的悬山顶。  相似文献   
22.
19世纪末,我国西北地区开始有纸质文物的考古发现,其后纸质文物在多地考古发掘中均见出土.它们品种多、数量大,加工工艺、写印材料独特,时代自汉代至明清,其中的早期文物尤为珍贵.因其出土环境复杂,保护修复工作难以直接借助传统技术和现有科技,特别是潮湿环境和干燥潮湿交替环境下出土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往往遭遇瓶颈.目前学界在科学分析检测、造纸工艺研究、科学信息提取等科学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糟朽类文物的病害机理、保护修复技术等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展本体材质、劣化与粘连机理研究,探究多因素协同作用对本体的长期影响和作用方式,研发新材料与新技术,并致力于探索这类文物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23.
陈艳 《风景名胜》2021,(2):0121-0121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日常的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中都应当时时刻刻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药学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道德的建设要求是比其他专业的高职学生更加严格的。因此,高职药学专业的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升高职药学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现更好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4.
王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6):102-111+143
摄影因其客观真实记录的属性,诞生之初即在博物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物摄影包含了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真实记录,考古摄影可算作它的一个分支。与文物摄影不同,考古摄影更为强调即时性与纪实性,并体现出学科的专业特点。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考古摄影在考古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在科学记录、文物修复和遗址展示及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文章以龙门石窟现存造像题记为切入点,细致梳理了石窟与洛阳城行政区划的相关资料,涉及洛州、河南县及洛阳县,城内建置类型包括里坊、市场及寺院。同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构筑了题记所呈现的洛阳城社会空间。在都城研究整体观的视野下,作者重新审视了隋唐洛阳城与龙门石窟的空间关系,可以概括为“南北呼应,城窟一体”,自隋至唐,龙门实现了从洛阳城中轴线南端基点到佛教圣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26.
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5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5月,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管所,联合对洛地带进行了考古调查。洛,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即黄河与洛水汇流...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对东下冯遗址出土的17件第三期冶金遗物进行了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其中1件附渣冰铜块的检测表明该遗址的铜有独立于锡、铅料的来源。熔铜渣及铜块的分析表明第三期时已经使用锡青铜,同时还有铅青铜、铅锡青铜、砷铜等合金种类的应用。青铜合金通过向红铜中添加锡、铅物料(可能含砷)得到,与二里头等遗址类似。  相似文献   
28.
麋鹿是产于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据统计,我国新石器时代以来被认定出土有麋鹿骨骼遗存的遗址共计51处,以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为主。地域分布北至吉林白城,南至浙江余姚,西至陕西宝鸡,东至上海。文章结合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和文献资料,认为麋鹿是先民主要狩猎对象和随葬祭祀中的重要祭品之一,且与楚地先民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29.
李辰元  李延祥  赵哲夫 《北方文物》2018,(2):45-53,I0007,I0008
通过使用便携式荧光光谱分析仪(p-XRF)、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SEM-EDS)等对渤海上京城宫城、匠造址、东廊、御花园出土的铁质遗物、有色金属遗物以及冶炼废弃遗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渤海上京城所进行的金属冶炼工业流程进行推演,同时试图通过遗物本身对渤海国冶金生产技术及商贸流通提供部分佐证。  相似文献   
30.
于博 《北方文物》2018,(2):91-95
真容偶像是辽代墓葬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葬俗,特别盛行于辽代晚期的汉人墓葬中。从真容偶像的分布情况和图像特征入手,并将其置于辽代的末法思潮之下,进而与辽宋时期的舍利瘗埋制度相关联,并结合契丹民族独特的丧葬观念,试图进一步揭示佛教对辽代丧葬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