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曹志华 《神州》2012,(12):161-162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因素之一,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它虽然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作用,其中良好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和美好的情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相似文献   
42.
郭璐 《神州》2012,(18):156-157
教需有法但无定法。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研究才有其价值。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3.
王金梅 《神州》2012,(22):113-113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所以课堂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突显的三个要素和根本。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就数学学科而言,知识技能占的比重较大,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可以适当渗透。如果把数学课当作语文或思品课来上,那是不合适的。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和实施方略等方面来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44.
米玛次仁 《神州》2012,(22):262-262
陶渊明的诗歌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现实态度的真实反映,也是他的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具体体现。他在诗歌创作中,发出大量的对于农事的歌咏,为我国的诗歌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种罕见的珍品,也为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别开了一个生面。他的作品,在我国中古诗坛上可说是独耀清辉的。  相似文献   
45.
冯晓航 《文史月刊》2012,(Z3):94-94
在《啼笑姻缘》中,张恨水通过一男三女之间发生的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爱情观念与模式。本文从樊家树与三个女孩感情纠葛的角度探讨中国男性在恋爱中的普遍心理以及对女性造成的感情伤害。  相似文献   
46.
江泽民显得非常高兴,开始用英文大声朗读。一位美国官员说,江对这一珍贵文件的热情,使两国领导人找到了过去冷冰冰的(《纽约时报》语)4次会面中所没有的共鸣,并促成了他们最深入坦诚的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47.
《南方人物周刊》2012,(34):63-63
9月10日,上汽大通产品上市周年庆活动序幕正式拉开,上汽大通以三重好礼回馈用户,此次活动既是向一年来支持品牌发展的用户表达感谢,又表明了上汽大通始终以用户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品牌态度。  相似文献   
48.
在瞬息万变的商界,一直英雄辈出,在贵阳服装品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沈权这位31岁的服装界的创业新贵带着这群年轻人在短短6年间杀了一个异军突起,创造了属于他们的传奇,但是沈权给人的感觉非常平静和沉稳,话语间透露出这个年龄少有的低调和面对媒体的少许紧张,我们也采访过很多企业家,沈权或许没有他们的谈吐那样哲学和面对媒体时演说式谈吐,但是他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说话,那就是公司的成绩,当大多数创业的公司还苦苦地挣扎在创业的寒意当中时,沈权所带领的华世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49.
闫宝红 《神州》2012,(25):52-52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一名班主作,首先要用自己的学识、人品、工作态度、教学方法等因素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影响力。通过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自己体会到带一个班级,班主任要身先士卒,亲自组织各种班级活动,  相似文献   
50.
文章论述了中法战争前后战事主要参与者李鸿章对于战争态度的转变过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李鸿章“和战不决”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只是一个参与者,他的很多决策是直接受制于清政府中枢机构或者受到他们极大的影响,战争过程中所表现的犹豫和举棋不定是清政府和战态度以及战争形势变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