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刘长林 《史学月刊》2005,(7):118-118
由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7~19日在成都市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晏虹 《世界历史》2005,44(2):93-104
182 9年 ,安德鲁·杰克逊 ( 1 776— 1 84 5)入主白宫 ,从此开启了一个“杰克逊时代”①,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一 ,他的当选标志着“权贵”时代的结束 ,而普通人将在美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二 ,“杰克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此时真正意义上的两党制度日臻完善 ;总统侯选人提名大会开始成为惯例 ;大多数州都实行了白人成年男子普选权 ;许多人道主义运动 ,如废奴运动、女权运动、教育及监狱和医院改革等 ,蓬勃兴起 ;交通革命更是刺激了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冲击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3.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苏联、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艺始终是革命的“齿轮和螺丝钉”。新中国的美术家在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中,艰苦地、小心翼翼地寻求政治与艺术的结合部,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领域中,创作出一批批属于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力作。毛泽东晚年的极“左”路线,最后也将“三突出”、“高大全”、“红光亮”的美术推向顶峰与终结;同时,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美术,提供了复兴与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4.
陈扬 《文物春秋》2009,(3):46-49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末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一思潮已经开始深入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深刻影响,博物馆学也应该吸收其中积极的一面。本文对后现代思潮对博物学带来的冲击做了一些简要分析,通过对国外新型博物馆的经验介绍,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5.
长期以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近十年来,随着学术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日渐深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为便于了解五四运动史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对近十年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基本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6.
自从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怀疑孔子和《易传》的关系,至疑古思潮认定《易传》晚出(甚至有认为晚至西汉末者),《易传》和孔子的关系遂完全隔断。在中国和日本,以及整个汉学界,这种学说非常流行。苏轼曾指出《系辞》含有不少道家的意趣,后来冯友兰、顾颉刚、钱穆、侯外庐等学者,以及英国的李约瑟,也都以为《系辞》有很浓厚的道家风格。  相似文献   
27.
山林书院讲习不受约束,讲学形式(有讲演、讨论、质疑、辩难等)自由,思想活跃,主讲者可聘四方名士。书院文化声气相求,寄托了中国士人追求独立思考与人格理想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潮与别树一帜流派风格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28.
《南方人物周刊》2009,(52):39-39
"甲流"肆虐,人们再次听到钟南山的警告。我们听到他对中国"甲流"数据的质疑,听到他对某些现行措施的怀疑。听到他的声音,我们心里才更踏实。  相似文献   
29.
鲁迅用笔做武器,打了许多有关各种思想及文化思潮的“笔墨官司”,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但鲁迅也曾聘请过律师,拟通过法律“打官司”的事,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30.
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向知识的客观性与语言的稳定性等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它的兴起,使得人们对进步的信念、历史时代划分的方法、个人能知能行的观念都产生了疑问。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影响是一个客观事实,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是这样。与此同时,还应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在国内外近年对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批评日渐增长。既然如此,就要对其进行研究,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回答。本刊这里发表的四篇文章并不代表编辑部的立场,仅希望能引起各界读者的更多关注,展开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