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尚贤公分书》是明代正德年间两淮盐商吴德振所立的分家书,保留了大量的明代中期徽州盐商的宝贵资料。根据其中的各类财产记录,可以有效地分析此一盐商家族的资本规模、增值速度以及土地经营等方面的特点。由于这一时期是徽商在两淮盐业开始占据优势并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商帮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个案研究,有助于我们详细了解明代中期徽州盐商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9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蔚然兴起,徽学研究领域日益得以拓展,研究成果不断推出。日前,捧读刘道胜所著《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研究》),该著即是以明清徽州宗族文书为中心,采用文书档案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解读文书的形式,阐释文书的内涵,对徽州宗族文书作出分类考察,进而揭示徽州宗族的各种社会关系,这是一部首次系统利用文书资料研究徽州宗族之作。  相似文献   
93.
由法国远东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等部门人员参与的“徽州家谱中印刷史数据库与研究”项目于2012年全部完成,“徽州家谱数据库”也开始试运行,这成为明清及近代中国家谱研究及印刷史研究领域又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94.
徽州滩,位于南京河西下圩村西侧,因地处江边,旧时居民多以经营木材的徽州商人为主,故称"徽州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徽州滩乃是上新河一带安徽人做木材买卖的经营地,这里大多数居民讲皖南话,他们将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及安徽的木材买来,水运至南京,堆积于徽州滩,再批发或零售给南京城的房产商或家具商。那时,城里人到徽州滩买木材喜欢兼看另一个特有景观"水上流动人家"。  相似文献   
95.
对一种文学现象追踪其生存发展轨迹,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其正反经验,是历时性研究,也叫作历史性研究,对敦煌文学的研究也不例外.从4~14世纪,敦煌文学一直持续了千年之久,敦煌文学研究既包括敦煌俗文学研究,也包括敦煌雅文学研究.以此,敦煌文学的历时性研究就有了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96.
何文珺 《神州》2012,(7):12-13
徽州,曾经是安徽的文化图腾。史海沟沉,古徽州已在地图上消失,只作为古地名留存在尘封的历史里。徽文化,曾与敦煌学、藏学形成掎角之势。一个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一个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的宗教废墟,一个富可敌国人文荟萃的桃源世界……  相似文献   
97.
《神州》2012,(7):14-17
粉墙黛瓦、坎村宅巷、依山傍水,宁静致远……整个古徽州,5000多个大小村落,一幅烟雨空灵的水墨画卷,散布着古朴犹存的沧桑感。以"五岳朝天"的马头墙与"四水归堂"的天井为鲜明标志,给徽文化的地域特征以绝佳注释。这里记载的是历史,流淌的却是如千年古鼎般淳厚的血脉精神,已经为进一步了解徽派建筑、去往宏村打开了窗口。  相似文献   
98.
《神州》2012,(7):18-21
徽州民俗的形成发展过程又是一个文化交流与文化批判的过程。山高岭密,陆路上的封闭性,与溪多水急,水路上的开放性,造就了徽州人内紧外松的处世风格。他们既有山一般的坚定信念,也有溪流一般的不满足于山居生活、急切向往外部世界的开放胸怀。这种古山越风俗的"底层"古韵,即使在徽州今天的风俗生活中还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99.
敦煌文书唐代《西州图经》曾经这样描述唐西州时期高昌的丁谷窟:“丁谷窟有寺一所,并有禅院一所。右在柳中界至北山二十五里丁谷中,西去州二十里。  相似文献   
100.
当我手捧着大16开装帧朴素美观的《史学月刊》时,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阅读薄薄的《新史学通讯》时的情景。那时全国历史学刊物寥若晨星,仅有《新史学通讯》和天津《历史教学》,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有《历史研究》的创办。到后来也只有《安徽史学通讯》、《光明日报·史学》专栏等。而《文史哲》、《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