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吴元俊 《江淮文史》2013,(4):162-166
一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分布着众多世界奇观,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等。十分巧合的是,就在北纬30度线上的安徽南部、古老的徽州大地上,同样也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黄山,以及产在黄山脚下、太平湖畔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黄山脚下的太平县(现黄山区)建制于唐天宝七年(745年),这里山峦绵延,茂林密布,雨量充沛,  相似文献   
82.
朱子《家礼》中的最后一部分为祭礼,内容包括四时祭、祭初祖、祭先祖、祭祢、忌日祭、墓祭等:"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筋力而行之。财力可及者,自当如仪。"据汪银辉在《朱子<家礼>在徽州的普及与影响》一文中称,"徽州是‘礼仪之邦’,自古重视祭祀,加上徽商财力的支撑。因此,徽州对祭礼特别讲究,其规模之大,礼仪之盛,花费之多,在全国也是少  相似文献   
83.
张佩国 《史学月刊》2000,5(1):134-144
在近代山东农村,村落社区成员对土地、资金、村公产等物质资源和宗教、教育、村庄自卫等人资源的分配,必须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才能得以进行,其中宗族组织起了统合血缘地缘关系及情感流向的关键作用。在村落社区以宗族组织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整合过程中,会出现基于地权分配不均衡而产生的社会分化,这必然导致经济社会地位相近的村落成员组成某些特殊的社会组织,从而使村落社区结构在统合性中又产生一定的分异性。  相似文献   
84.
徽州古民居(村落)的风水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风水角度,探讨明清时期徽州古民居在村落规划、建筑设计及营造技术方面,利用和借鉴风水理论,在功能、美学和技术上,形成独特的地方性建筑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5.
徽州文书与徽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徽学之所以成为一门新学科 ,根本原因是大量徽州文书的发现 ;没有徽州文书 ,就不可能出现徽学。徽州文书现存约 2 0万件 ,内容涉及徽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有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等特点。正是由于徽州文书的学术价值被发现 ,才出现了以徽州文书研究为中心、综合研究社会实态、探寻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学科———徽学。徽学研究将给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史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6.
87.
徽文 《江淮文史》2005,(1):42-51
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您能看见古桥、古塔、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等众多的建筑文化遗产,还能看见一处不带“古”字,却又与之相映生辉、浑然一体的建筑群,那就是——徽园。徽园的设计师,先后任县建委主任、县政协副主席的徐普来,多年来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忠实履行职责,锐意开拓进取,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在成绩面前,他总是谦逊地说:功劳属于人民,我作为一名人民公仆,这是应尽之责、分内之事。  相似文献   
88.
钱杭 《中华文史论丛》2001,(65):146-172
异姓联宗是民间联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於中国各地。尤其在汉人移民集中聚居的地区(比如港台地区),发生得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89.
在客家村落社会生活的研究中,人们较多地关注村落社会生活中的生产、衣食住行、婚丧节庆、宗族与神明祭祀等活动,而对一般百姓的消闲娱乐却注意较少。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七,以闽西武平县北部村落为例,就此作一简要的描述和论述。  相似文献   
90.
在安徽戏剧工作的领导成员中,余耘是一位惟一具有老红军资历的老干部。他1918年出生在徽州黟县城关镇,9岁离乡赴安庆读书,17岁在布庄当学徒。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在神州大地掀起,他毅然顺江而下,初春二月来到抗日救亡的中心——上海。经他二哥(中共地下党员)余华介绍,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日救国协会属下的歌咏队和农村远足团,担当起宣传抗日、组织救亡的神圣使命。从此在革命的征途上又多了一位富有献身精神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