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冯尔康 《安徽史学》2012,(2):95-105
清代的宗族具有大众性、自治性、互助性、民主性、宗法性、依附性诸种特性,概括地说她是含有宗法成分的自治性互助团体。她的宗法因素,不能夸大为"宗法性质";宗族自治、互助的功能,适应了民众生存生活的需要,起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应予肯定和尊重;宗族文化中的互助精神、自治意识、亲情意识是宝贵的中华精神文化遗产,为建设当代社会文明的有益资源。在20世纪,激进力量对宗族的否定,乃至取缔的态度,视为天经地义,但是作为历史则是可以、需要重新研讨的对象。尊重历史,还原宗族历史的本来面貌,乃必然之理。  相似文献   
72.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12,(1):94-104
山东青州邢氏原是务农的家族,在邢玠科举成功为官之后,转型为官宦之家,成为地方望族。从万历时的邢玠开始,到崇祯时的邢彤庭,邢氏从事宗族建设,制定并实践各种宗族制度,宗族乡约化、组织化。邢氏受到宋代程颐、程灏的宗会思想很大影响,通过"宗会"复兴"宗法"。这是宋以后宗族组织化的一种重要模式,以往的宗族研究重视不够。邢氏也编修了族谱,有家庙或者家堂,将御赐的祭田作为族田,还设置了宗学、义仓,族长实际上就是宗正。邢玠受到苏洵苏氏谱法以及睦族主张的影响较大,邢氏族谱着眼于睦族,收录大量宗族制度的文献,内容非常丰富,面貌大为改观,成为重要的民间文献。晚明不仅再造宗族,也再造了族谱,完成了中国近世宗族与族谱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73.
何文珺 《神州》2012,(7):12-13
徽州,曾经是安徽的文化图腾。史海沟沉,古徽州已在地图上消失,只作为古地名留存在尘封的历史里。徽文化,曾与敦煌学、藏学形成掎角之势。一个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一个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的宗教废墟,一个富可敌国人文荟萃的桃源世界……  相似文献   
74.
《神州》2012,(7):14-17
粉墙黛瓦、坎村宅巷、依山傍水,宁静致远……整个古徽州,5000多个大小村落,一幅烟雨空灵的水墨画卷,散布着古朴犹存的沧桑感。以"五岳朝天"的马头墙与"四水归堂"的天井为鲜明标志,给徽文化的地域特征以绝佳注释。这里记载的是历史,流淌的却是如千年古鼎般淳厚的血脉精神,已经为进一步了解徽派建筑、去往宏村打开了窗口。  相似文献   
75.
《神州》2012,(7):18-21
徽州民俗的形成发展过程又是一个文化交流与文化批判的过程。山高岭密,陆路上的封闭性,与溪多水急,水路上的开放性,造就了徽州人内紧外松的处世风格。他们既有山一般的坚定信念,也有溪流一般的不满足于山居生活、急切向往外部世界的开放胸怀。这种古山越风俗的"底层"古韵,即使在徽州今天的风俗生活中还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76.
瓦屑坝之谜     
赵焰 《江淮文史》2011,(4):139-150
一"瓦屑坝"这3个字,对于众多安庆人,乃至很多"江北人"来说,就像是自己身世的一个重要密码。对,是密码。一个迁徙史上的重要密码。这3个字所蕴藏的信息,以及由此生发的疑问和追溯,云腾雾绕一样笼罩在江淮之间的很多地方。忙乱和奔波的间歇,一旦提及这个词,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静默下来,时间的河流便会隐约呈现在眼前。那3个字,如河流的航标一样,闪着迷蒙的光亮,微弱,清晰,固执。  相似文献   
77.
"双树楼台迥诸天,洞壑幽松烟旙影乱。"宋代才子龚明之,在为家乡昆山所撰写的散文集《昆山杂咏》里描述,在县城的南境有一座被松竹郁郁参盖的山丘——赵灵山。山丘的南坡上建有"赵灵僧舍",想必那时应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幽静寺院。按寺僧们的口口相传,庙宇始建于唐大中十年(587年)兴佛的时代里。而后历明、清两代规模营建,寺名也终改为"赵灵兴福寺",此时遍山种植修竹、松柏,寺宇之中不仅有大悲殿、古  相似文献   
78.
《中华遗产》2013,(11):112-117
早在战国时期,祠堂就出现了,但在住宅内或附近祭祀群祖的近世祠堂,却是元代后出现的。自元以后,不仅贵族官僚,就连士庶人家也在祠堂祭祖。有的家族甚至是先建祠堂,后建住宅,比如乾隆时期的福建莆田,它的祠堂多得把县里五分之一的地方都给占了。  相似文献   
79.
序言朱子《家礼》是自南宋以来影响最大的"庶人礼书",它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在儒家文化圈内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社会及家庭仪礼的范本。当下的中国虽然已处在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0.
陈慧丽  王倩 《江淮文史》2013,(2):152-160
《家礼》中关于婚礼的规定是由议婚、纳采、纳币、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婿见妇之父母7部分组成。当代祁门黄龙口人的婚礼,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