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明清徽州会社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发达,形态更显完整,运作也更加规范。鉴于这些与众不同之处,本文特意针对明清微州会社兴盛的表现及原因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2.
蒋红 《旅游纵览》2008,(1):58-59
<正>对于徽州,从接近,到停留。我,好象在梦游。写这些字之前,一直不能谅解自己的糊涂,我对朋友说不清楚所经过的许多地方,对她的询问,对她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的某些指引,统统做不出精准的回答。和她坐在一间咖啡馆里,我反复絮叨的只是自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23.
刘少宁 《旅游》2008,(2):38-41
“抬阁”展示的戏文以民间传统戏和神话居多,剧中人物造型悬空在枪尖,或站在枪尖,或立在花瓣上……其造型独特惊险,新奇古怪而丝毫不露破绽。“抬阁”戏文装扮时由独掌绝技的老艺人闭门操作,不昭示于众。  相似文献   
24.
张研 《清史研究》2002,(4):8-19
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 ,揭示了“分家”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发展周期的起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在“分家”引起的聚散升降的反复进程中 ,整体上保持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动态平衡 ;“诸子平分”的“分家”削弱了家庭 ,却强化了宗族 ,使小家庭成为宗族网络上牢固的“结”。  相似文献   
25.
四、贸迁四方发迹的、侯、王、冀、李家清代前期,晋中最大的商旅队伍在北部边疆开拓,但也有一大批人奔波在全国各地,捕捉商机,苦心经营,其中成为商界巨族者有太谷沟子村家、介休北贾侯家、灵石静升王家、介休北辛武冀家、平遥达蒲李家。太谷沟子村家,相传以卖豆腐、豆芽起家,在  相似文献   
26.
经皖南出差,投宿徽州古城时,意外闻知城西十里有一处天下罕见的旅游胜地,那便是著名的徽州棠樾牌坊群。翌晨早起,我们便兴冲冲上路了。  相似文献   
27.
殷博隆 《黑龙江史志》2013,(23):306-307
徽州地区因其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名宗巨族的避难之所。这些宗族自东晋开始或自北来或自东来,最终在徽州地区生根发芽,繁衍发展起来。而歙县许氏家族,于唐末五代以来由雍州迁至此处,其间历经数次政权更迭,却始终能得保宗族,这固然与徽州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但也与许氏家族经营之道密不可分,同时这些经营之道与其他徽州宗族也有共同之处。故对其研究对了解徽州宗族的组织状况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28.
初春的查济古镇,透着江南特有的滋润,轻烟淡水,朦胧恬静,这样的徽州,再一次成为了我意念里的水墨江南风景。一直自诩喜欢行摄,喜欢那种将行与摄融为一体,通过快门来释放心灵的美妙感觉,可总有那么多的理由阻碍了自己。但旅行就像一本书,你不翻开,就永远停在第一页。于是,这个春天,挤出几天难得的假期,约上南京和上海的两位摄友,从南京自驾出发,一路行摄皖南赣北。查济古村,就是此行的一个惊喜的邂逅。  相似文献   
29.
李良玉 《安徽史学》2007,(3):116-117,68
安徽的朋友们把皖江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作为文化研究的三个重点,是很有远见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对文化没有研究,只能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30.
陈平民 《江淮文史》2016,(4):147-152
晚清名臣王茂荫(1798—1865年)出于公心为朝廷推荐人才,一生中不下数十人,所荐之人大都得到录用。其儿辈为他作的《子怀府君行状》(“子怀”为王茂荫之号)中说他“于国计民生政事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时事方殷,人才为重,故于宏奖风流,尤注意焉。前后荐剡不下数十人。凡所敷陈,多蒙釆纳;凡所推荐,多蒙录用”。为王茂荫遗著《王侍郎奏议》作序的易佩绅(咸丰八年举人,官至江苏布政使,王茂荫因病开缺后曾收其为弟子)有3句话说得十分到位,他说王茂荫一生中“以思格君心为性命,以求苏民困为家事,以博采人才为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