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白芳 《收藏家》2005,(10):3-9
由广东省文化厅与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郑和时代的瑰宝——明梁庄王墓文物展”于2005年9月28日-2006年1月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这批名贵文物在国内外是首次公开展示。明梁庄王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二组龙山坡上,西北距钟祥市区约25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32.5公里,是荆门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银、玉石、陶瓷等珍贵文物5300件,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发现。其中金  相似文献   
82.
张彬 《收藏家》2005,(6):21-23
明初的文人、画家继承了元人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雅生活方式,寄情于诗文书画,诗歌雅集、书画会友、相互题鉴,风靡一时,这与当时渐趋稳定的社会局面不无关联。先后出现的文人画家有徐贲、赵原、王绂、谢缙、夏昶、杜琼、刘珏、沈贞、姚绶等人。他们继承了元四家的绘画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在笔墨上无不体现出文人逸气,画风高雅,有元人流风余韵。他们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思想意趣、人际往还上还存有元人悠游天下、放浪江湖  相似文献   
83.
半夜里,忽然一声响亮的鸡鸣,就在我们住的僧舍窗下,我看看表,只有3点半。到了明天这个时候,村里的女人们一定在睁着眼睛数鸡叫,她们要在鸡叫三遍之前赶到井边,在鸡叫三遍的那一刻,打上第一桶水,背回家。为证明是自己打到了新年第一桶水,离开前她还要在水井上系上哈达。  相似文献   
84.
我小时候喜欢爬山,现在也仍然喜欢。爬山只要不惜气力,不在中途退缩,总能爬到顶上去的。到得山顶,虽汗水淋漓,气喘吁吁,但高山已在脚下,那种“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眼界遥”的境界,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还有那种征服欲的满足,同样使人感到痛快淋漓。  相似文献   
85.
“三品王”是有故事的,有故事的事业用不着添油加料,自然够精彩。这些年坑坑坎坎一路走来,那些看似平凡的往事.积淀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时常唤起丝丝酸楚。  相似文献   
86.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长江源头的治多县,是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格萨尔的王妃珠姆的老家,早听说这里有不少和珠姆王妃有关的遗迹很是神往。  相似文献   
87.
洛阳景教经幢与唐东都"感德乡"的胡人聚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洛阳隋唐故城建春门外出土的唐代景教石刻经幢残件、洛阳龙门东北平原感德乡出土史乔如墓志、安思泰浮图、康法藏祖坟记、安菩萨墓志、阿罗憾墓志及龙门北原出土的阿史那感德墓志的记事,指出唐朝政府在洛阳城外东南方一带专门设立含有怀柔意味的"感德乡",正是出于安置当地人口众多的胡人部落的需要.洛阳景教经幢在当地的出土,恰恰折射出当年这一带的夷教信仰正因胡人丛聚而孔炽一时的历史情态.  相似文献   
88.
《山茶》2009,(10):202-202
“人类历史进行到今天.大趋势就是神的退场。世俗社会浩浩荡荡.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拥有更多选择、更丰富的娱乐手段.传统的东西会逐渐消失.是无可挽回的。”  相似文献   
89.
黄霞 《神州民俗》2009,(10):98-99,110
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传》是对同名藏族英雄史诗的重述,他通过文本的转换,将史诗改写成小说,以民间艺人晋美为显性讲述人,并不自觉地融入作家的个人意识,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写作手法,使史诗以新的面貌重现人间。  相似文献   
90.
北宋名臣杜衍及毕世长、朱贯、王涣、冯平,致仕后归老睢阳,晏集赋诗,时称“睢阳五老会”。当时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18人曾依韵和诗,时人绘成“睢阳五老图”,钱明逸为之作序。其中宋元明清数十人为之题赞,可谓流传有绪。近代,图、序及十数人的跋被人分别卖到美国的3个博物馆中,50余家题跋则藏于上海博物馆。20世纪50年代即有关于此图的出版物和研究文章,但因自宋代以来多有摹本,致使研究者常常以此为彼;又因图、跋分藏海内外,使人不能尽览,妨碍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从此图的图、跋现状、相关的文献记载、作品的流传经过及摹本等方面加以辨析,对以往研究中涉及的此图绘成的时间、北宋人和诗与此图的关系、序跋言及的吏实、图作者的误传及序文改字等问题进行清理,力求对此图的进一步研究做一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