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从人格角度观察,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可分为独立型、依附型和人格断裂型三种。德富苏峰是近代日本人格断裂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人格在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转换很复杂,且不同时期各有特点。其人格的转换过程反映出近代日本国家的发展方向。他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在当今日本社会仍有潜在的影响力,是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42.
黄锦前 《安徽史学》2021,(5):137-141
文章就相关铜器铭文所涉及的时空和背景信息对(毂)壶铭文的内容及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豺方和虎方相邻,皆系南淮夷之属,商代晚期豺方约在今安徽肥西北一带;豺方或即巢方,或与巢皆由豺部族分化而来,巢与豺方本出一源.昭王命南宫征伐虎方和豺方实即一事.昭王在"广(能支)楚荆"的同时,又命南宫征伐虎方、豺方,整顿南淮夷地区,是对周初所建立的南土地区秩序的一次检验.南宫伐虎方和豺方是南土开发大背景下周人与南淮夷地区土著势力之间反复较量的一个缩影,(毂)甗、壶是周人开发江淮的实物和文字证明.  相似文献   
143.
先曾祖父蒋德钧(1852—1937),字少穆,湖南湘乡人。清光绪八年至十九年(1882—1893)任四川龙安府知府。在任11年,励精图治,兴利革弊,体恤民情,重教兴文,政绩卓著。在他“威行”“法行”“爱行”的治理下,龙安府一带,百姓安居,社会稳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光绪十七年(1891),士民同建“郡侯少穆蒋公德政坊”,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44.
刘春 《东南文化》2023,(2):72-76+191-192+203-204
2021年11月,六安市文物保护中心对裕安区平桥乡方大庄墓葬群展开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不同时期古墓葬6座,其中两座隋代砖室墓,南北并列,构造相似,规模相当,出土器物类型基本一致,有盘口壶、瓷碗、铁鼎等,应为家族墓。  相似文献   
145.
丁山 《收藏家》2010,(11):51-55
在我国,最早发生的收藏行为应当与国祚有关,譬如传说中的"禹铸九鼎"。所谓夏王朝传国的九个青铜鼎的真实性尚不可考,唯见于《史记·夏本纪》中的一句:"禹采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太史公的记述很多已经被考古学证实为信史,那么,这九个作为夏王朝的象征而陈设的青铜鼎无疑就是有史可据的最早的皇家收藏了。  相似文献   
146.
周代,猃狁部族是其西北部的重要威胁,周室和猃狁的战争贯穿于西周始终.四十二年逨鼎记载了宣王末年周朝与猃狁的一次战争,本文通过对其中的"井"、"历豃"、"弓谷"等地名的考证,得知这次战事发生的地点应在陇东,关中平原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7.
从考古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史,是苏秉琦晚年学术研究的主要奋斗目标,但明确提出考古学研究要直接面对中国古史,则是在他论述了重建中国史前史之后.1992年9月苏秉琦在<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一文中全面阐发了构建中国古史框架的重要学术思想,提出了中国国家起源发展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三个阶段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宏观认识,肯定玉器的出现作为"上万年的文明启步",辽西地区由民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点的时间在距今七八千年,开始将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存的文化性质确定为早期城邦式原始国家,即古国,并将陶寺文化的社会定位于方国进而又改定为古国.  相似文献   
148.
三重道德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店楚简之《六德》《五行》等篇列有儒学的三重道德规范 ,它们组成了完整的儒家道德学说体系。那就是 :人伦道德 (六德 ) ,社会道德 (四行 ) ,天地道德 (五行 )。这个体系 ,始于对人的自然亲情的确认、尊重和人文化 ,所谓的“男女辨”“父子亲”“君臣义” ;然后乃由“亲亲而仁民” ,提升为以尊尊为标帜以善行为指归的理性的社会道德 ;更后再由“仁民而爱物” ,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情景 ,复归于大自然怀抱 ,民胞物与 ,参赞化育。  相似文献   
149.
奚元元 《东南文化》2000,(1):109-109
本文介绍了永乐甜白方足高足杯的形制特点。  相似文献   
150.
梁占军 《世界历史》2000,45(2):39-44
1935年6月18日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是3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条约之一,它的缔结对于当时欧洲的国际形势影响巨大,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系甚至因此~度恶化。有关该协定缔结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国外学者多有涉及,国内学者则鲜有著述。本文试图从英法关系的角度,对该协定缔结的原因及其对英法关系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借以揭示两国当时在对德政策上存在的矛盾与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