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萌萌  曹虹 《民俗研究》2022,(2):129-138
唐代州县官学皆立孔庙,庙宇大成之时多立碑以述营造、纪功德,在独特庙学制度下产生的孔庙碑成为了展示地域与时代思想的重要文化景观.唐代孔庙碑借助物质与文本两种形态,在孔庙的自然空间、概念空间与社会空间中分别发挥影响,营构了圣俗混成的多元空间秩序,士子与百姓基于自身经验对此进行迥异解读,却殊途同归地达成了孔庙教化功用,推进了地方社会文教发展.而孔庙碑在安史之乱与唐宋之际的两次文体转向,映衬着文教领域依学设庙、重庙轻学、就庙兴学的观念变动,勾勒出儒学焦点转移的时代线索,为观察唐宋思想文化变革提供了细致、切实而生动的例证.  相似文献   
82.
几十年携手相伴,如今的次仁朗杰和朗顿·德珍已是享誉世界的藏族当代艺术家,作品先后在纽约鲁宾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新加坡余欣美术馆及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地参加个展及联展,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相似文献   
83.
唐圭璋先生不仅是一位成果丰硕的词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的《梦桐词》蕴含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其艺术上融合“重拙大”理论与“雅婉厚亮”的作词原则,结构精妙,章法细密;音律精整,高朗清亮;炼字炼句,词法精细;长于白描,辞婉情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唐圭璋对纳兰性德有着非同一般的民族认同、情感共鸣与德才景仰.《梦桐词》在创作思想、题材与艺术技巧上深受《饮水词》的影响,两者交相辉映,堪称满族词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84.
贾玉平 《神州》2013,(33):6-7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在清代诗歌史上的着重要的位置。他的词长愁多情,伤感幽怨,体味人生的苦涩,而这种乏味的人生使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其词正是他自己独特的生活,独有的心灵的悲歌,是他心灵的内视,是真情之流露。从其"哀感顽艳"的悼亡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纳兰这位贵公子高尚真纯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85.
李建军 《黑龙江史志》2013,(19):298-298
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矗立着一群群宏伟壮丽的寺庙,通称外八庙。为了巩固和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王朝统治者采取了"尊崇黄教""、因其教而不易其俗"的民族宗教政策,以达到"绥服远藩"、团结各民族、巩固边疆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86.
对清华简《尹诰》“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种意见,《礼记·缁衣》引《尹诰》,将“一德”阐释为“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这应是最合理的解释。《诗经·鸤鸠》中“其仪不忒”是达成“一德”的手段,全诗则是“一德”的极好注解。“一德”应包括“相同”、“正确”、“教化万民”三层内涵。清华简《尹至》篇则叙述了伊尹和商汤达成“一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87.
在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思潮下,客观审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逻辑,可为深化表演性理论和优化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表演性理论视角切入,以湘西德夯苗寨为考察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划分受访者文本内容,探析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的生成机制。结果显示:(1)舞台设置、角色互动、独自表演和感知距离4项主范畴,共同组成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生成的核心要素,文章据此构建了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分析框架。(2)旅游者是具有能动性的表演者,其表演行为既包含角色协商和运作一致的角色互动特征,也包括反叛与服从的独自表演特征。(3)感知距离分为心理距离、认知距离,以及个体远离与超越,三者揭示出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生成的深层次因素,影响着旅游者在民族村寨剧场舞台的具身性和认同感建构。最后,文章从增强旅游者游憩体验、加快非遗活化实践、优化民族村寨开发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启示。  相似文献   
88.
谈庙底沟类型的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主要分布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的庙底沟类型应来源于当地的东庄类型;而关中地区的同期遗存则可称作泉护类型,由于它与庙底沟类型之间是一种同时共存关系,因而它并不是由后者所派生的.事实证明,泉护类型当来源于半坡类型.  相似文献   
89.
“世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家”——世世永祭之庙。西周以来,礼制规定诸侯五庙——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亲庙每世一迁,四世之后即行毁轶,不再祭祀;而始庙则世世永祭,因此得称“世家”。孔子受世世祭祀、陈涉被明令置守冢三十家,因此他们均享有世世永祭之庙,他们都被列入了“世家”。  相似文献   
90.
渌水亭址考     
“渌水亭”是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读书和宴客的场所。纳兰性德於康熙十二年(1673)曾抱病写过一部读书笔记,就题名为《渌水亭杂识》。据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考订,渌水亭址应在北京什刹后海北岸纳兰明珠府的西园,即现在的宋庆龄故居内。然而,在乾隆嘉庆年间,一度盛传渌水亭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东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