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雅鲁藏布江流过位于山南地区的姐德秀镇,由于江水漫滩,姐德秀人一直缺少耕田。历代以来,姐德秀镇以出产西藏传统手工织物“邦典”和“氆氇”闻名。古老的编织手艺,数百年不变地在当地人手中延续,这是一个生活在织物中的小世界。随着时代变迁,姐德秀以织业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22.
《华夏考古》2011,(4):3-24,28
山西岢岚县窑子坡遗址在进行“山西忻州——保德高速公路”沿线文物保护工作中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岢岚县文管所联合组队发掘出一批古代遗存。遗迹主要为房址、灰坑、墓葬,年代为庙底沟二期、龙山、战国及元时期。该遗存的发现为了解晋西北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23.
父亲的管家,撵走了欧洲摄影师我的父亲1901年出生在西藏工布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工布江达县阿沛村,属于阿沛家族。1905年,经由德木寺、丹吉林寺和哲蚌寺的洛色林扎仓、色拉寺和甘丹寺的两个工布康村组成的寻访德木活佛转世小组认定,我父亲是九世德木活佛的转世灵童,年仅4岁  相似文献   
524.
李勇 《史学史研究》2023,(1):81-88+98
朗格诺瓦、瑟诺博斯在《史学导论》里,依据弗里曼的观点和费希尔提供的材料,提出“弗劳德病”一词。这一术语随着《史学导论》被译成不同语言而世人皆知。表面上弗里曼以弗劳德史著“不确实”为由猛烈抨击之,从学术理念上代表了科学主义史学的主张;实际上还代表了学术观念之外的与弗劳德政见、宗教观念不同的人们发声,另外多少又体现了他想扳倒潜在的学术对手的愿景。弗里曼批评弗劳德未免以偏概全;朗格诺瓦、瑟诺博斯未对费希尔批评弗劳德之词做出鉴定,就贸然吸纳其错误的举例,同时舍去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说法,这些都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525.
周人的宗庙制度营建,发轫于先周晚期,彼时古公亶父率民营岐周庙室,终结于战国时期,大体皆遵循"一主一庙"之"都宫制"。同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宗庙仿效周王室,故基本类同。周王室继承商王室的五庙成组及宗庙不毁制度,即以太祖庙室居中于南,依次往北布局二昭庙室于西,二穆庙室于东,然后以一大圈都宫墙垣将此五庙围护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宗庙建筑群组合。西周金文中的"京宫"与"康宫"即此类大的宗庙建筑群组合。第六代去世的先王之子则另起一大的宗庙建筑群组合,并以其父庙为此大组合的"太祖"。如京宫内五位"满员"后,周昭王另起"康宫"。每位周王先祖均独立拥有一组宗庙建筑组合,即最南面有较为开敞的"庙",可呼为前殿;居中是"大室"所在的中殿,为较为常规礼仪活动的举行地;最北面或曰最后面是后殿,可呼为"后寝"。  相似文献   
526.
西李门二仙庙位于山西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庙内现存的正殿及月台为金代建筑,其月台须弥座束腰部位有两幅线刻图,东侧的一幅内容是着汉人服饰的器乐队列表演,南侧的一幅内容是胡人军中舞蹈,图像清晰,内容较为完整,是国内不可多得的金代音乐文物。其中东侧线刻图原有"宋人队戏图""杂剧图"等定名,经多角度考证,认为应定名为"金代宫廷队舞图",与西侧"金人巾舞图"一样,是金代宫廷宴乐表演的场景再现。  相似文献   
527.
色音  李正宇 《民俗研究》2023,(6):121-129+156
葛兰西在其狱中笔记里有关民俗的论述对意大利民俗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egemonia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首要性、优先性,或可译为“统领权”。从该视角出发,他认为民俗是被统领的下层民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他的民俗观直接影响了学者德马蒂诺,后者据之提出了“进步性民俗”的概念,应用于无产阶级运动。葛兰西的民俗观使意大利民俗学发生了从研究文本到研究生活的转型,并将继续滋养意大利的民俗学研究。  相似文献   
528.
郑州老奶奶庙遗址是晚更新世一处包含多层堆积的露天遗址。本文从埋藏学视角对遗址形成与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这对于准确解读人类生存环境背景与遗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遗址第4层与第3层存在着不同的堆积环境,其中的遗物存在着不同的堆积形成过程。从3F层至少到3B层,该地区存在着比较稳定的河漫滩环境,为人类反复在此栖居提供了条件。这些层位中的石制品和动物遗存是人类活动形成的。遗物在较短时间里被低能水流掩埋,得到了较好的原地保存。然而,微小石制品所占比例、骨骼风化程度的差异表明不同层位堆积力强弱以及被掩埋速度存在变化。堆积形成后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或改造,比如有些炭屑在水流作用下发生位移,但程度有限;潮湿的埋藏环境对动物遗存保存产生影响;同时,微小型遗存有可能受到生物扰动而发生位移。尽管动物骨头在废弃后受到食肉动物的啃咬破坏有限,但不排除食肉动物或其他大型动物的活动造成遗物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位移,或者受踩踏而发生破损。  相似文献   
529.
顾亚欣 《沧桑》2009,(3):12-13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以创办新式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庙产兴学运动。这场运动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及时代原因,其本身对于汉传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这场运动起因及影响等有关问题的探析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思考汉传佛教自身发展与社会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0.
《旅游》2002,(9):4-5
当我赶到崇武古城已是夕阳西下。仰望这六百多年前的古城.只见满天火红的晚霞穿过蜿蜒的城垛.光芒四射!我立刻举起相机……我一边在古城内外寻寻觅觅。捕捉着更好的拍摄角度和光线,一边在寻找一个答案:为什么东南沿海万里海疆的诸多古城堡仅仅完整地保存下这一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