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学界一般认为明代是壁画发展的衰弱期。于美成《20世纪中国壁画研究》(《文艺评论》2004年第3期)指出:“明清以后(壁画)逐渐衰落。进入近代,一片空寂景象,壁画出现一个历史的断层”。宗世英《壁画的时代性》(《松辽学刊》2002年第5期)云:“明清时,墓室壁画更是衰落,多为民工匠人之作。明代的寺观壁画以北京法海寺为代表,此为宫庭画师之笔。”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明代壁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62.
魏云 《黑龙江史志》2008,(11):33-34
胡适的人权思想是其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它的发展经历了从五四时期的初步发展,到人权派时期趋于成熟,再到晚年时期的重心转移三个阶段。胡适的人权思想中包含的建设性主张没有在其生活的年代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其思想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必将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6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在是他的无为政治。老子通过对无为的阐述不仅给我们规划了一个纯真的,清新的人生处世原则,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在当今仍具有借鉴意义的政治治国模式。本文正是从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主要内容以及我对老子无为政治的几点看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他的这一政治思想,希望能够促进对老子思想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林尚斌 《收藏家》2008,(6):23-27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65.
《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版次:2008年9月第1版作者:朱佳木著定价:24.00元内容简介:本书作者1977~1980年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胡乔木同志的秘书,由于工作原因,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一些高层决策过程。在本书中,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对1978年中  相似文献   
66.
小康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理解。在19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到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际,完全成熟。由"大同论"向"小康论"转型,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理论与文化的根源。"小康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社会化大生产与工业市场文明为目标诉求,在强调公有制的主导作用下,显示出对个人利益的认可、宽容与疏导,强调"法治"、"市场""、共同富裕"与"民主"。注重循序渐进而不急于求成。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67.
《南方人物周刊》2008,(36):102-102
亲爱的木木:两年来我总是停留在相亲状态。身边的人说我条件好,眼光自然高。我自己心里明白,对于经济条件、家庭背景、身形样貌,我都没有硬性标准许多人说没有要求才麻烦,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就是这样,遇到谈吐幽默的,会觉得他的样貌难以接受,遇到经济条件好的,又觉得他缺少学识也许30岁的女人已经不该再追求内心的那份感觉,可我又无法放弃自己曾经的坚持来进行一段  相似文献   
68.
生死时速     
《南方人物周刊》2008,(16):62-63
  相似文献   
69.
“The Central Kingdom” is pregnant of political implications as well as of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was believed that whoever controlled Zhongguo (the Central Kingdom or China) would be the legitimate ruler over Tianxia (the realm under heaven or all under heaven). It was the contention for “the Central Kingdom” among the varieties of dynasties, notably those established by the Han-Chinese and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the northern borderland, that lead to the alternation of dis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the territory. It was not until the Qing Dynasty that the unified “Central Kingdom” composed of a variety of ethnic groups turned into the ideal “realm under heaven” with “the Central Kingdom” at its core, which naturally put an end to the formation of territory in ancient China. Translated by Chen Dan from Zhongguo Bianjiang Shidi Yanjiu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2007, (3): 1–15  相似文献   
70.
在世界文学的长河中,各民族文学都是在互相影响和借鉴中不断发展而走向繁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