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马建伟 《神州》2013,(33):113-113
早晨,在教室窗台上发现一蹦蹦儿虫。我象发现宝贝一样,把它捏在手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纸盒里。随即,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于是一个有趣的活动设想产生了!,孩子们对于蹦蹦儿虫的了解有多少呢?为此,我们首先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谈话活动:我拿着装有蹦蹦虫的纸盒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请了一个小小杂技演员!”一听这话,孩子们小眼睛"唰"地一下集中在我手中的纸盒里。  相似文献   
112.
我们向读介绍一体最早的玉壶春瓶,这件六朝青瓷莲纹瓶高25厘米,腹径7厘米,侈口外卷,细颈,垂腹,圈足底无釉,瓶体满釉,釉为青黄色,聚集处显玻璃质,侧视有点点温润的金光闪烁。此瓶不仅器形端庄优美、线条流畅,而且周身刻划有莲瓣纹,更显出亭亭玉立的高雅之态。经专家鉴定,此瓶为典型南朝南方青瓷。  相似文献   
113.
郑珉中 《收藏家》2004,(5):6-10
得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古琴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荒废弹琴近五十年的我也和国内广大琴人一样,深深感到莫大的鼓舞与无比的兴奋和喜悦。我虽然不能像古琴演奏家那样,将古代的名曲、大曲,一一演奏出来,向世人介绍无形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耐人寻味,但我也愿尽我所能,将收集到的古往今来关于修复古琴的资料,加以发表借以促进古琴修复技术的提高。为发扬无形文化遗产,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4.
闪淑华 《收藏家》2004,(5):42-45
在安徽省祁门县城向西途经闪里的箬坑乡,有一座大约150立方米的柴窑,祁门古陶瓷厂就设在这里。厂长姓顾,名振,顾厂长本是南方人,却是将近1.76米的身高,看上去精明、能干,为人厚道,颇象个北方汉子。听顾厂长说,这里因地处山区,附近有10个自然村落,该厂在这里烧了十几年的窑,才用了一个村的木柴。现如今在景德镇已不准使用柴窑,除了引进外资的大型日用陶瓷厂使用隧道窑以外,大都使用日本引进的梭式窑(日本称台车窑),用煤气烧造瓷器。因此说,祁门能够保留这么大的柴窑真是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15.
刘群艺 《史学集刊》2004,(1):103-109
《西游见闻》是韩国开化期的代表论著之一 ,为开化派领导人物俞吉浚的主要著述。这本书体现出韩国开化期经济思想的三个来源 ,即朝鲜时代的实学、日本传来的西欧经济思想以及欧美的近代思想 ,反映出开化期的转折性特征。书中提出的政府管理、自由经济原则、商人之道与通商富国不仅直接影响了韩国开化期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及制度改革 ,而且对韩国自身经济意识的形成具有长远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对这本书的解释可以有助于理解近代以及现代韩国经济思想及发展实践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6.
唐三彩是指唐代烧制的多彩低温铅釉陶,其以铅为助熔剂,以铜、铁、锰、钴等金属元素为着色剂,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成,其基本色调是黄、绿、白,也有紫、褐、蓝、黑等,以有蓝、黑色的最为珍贵。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创烧,其间经历了从初创走向成熟期、高峰期和衰退期这三个阶段,其时间与通常划  相似文献   
117.
器又叫亚其器 ,北京、辽宁喀左一带偶有所见。本文根据器徽文的形体特征分析 ,认为它是矢镞形演变、增繁而来的人形 ,是我国古代东方夷人崇拜的箭神、射神夷羿或后羿的神象。  相似文献   
118.
河南省南阳市八一路44号楚国贵族墓中发现了两件蔡侯申簠.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对蔡侯申簠的制作时间以及蔡与楚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器应是蔡昭侯为蔡申联姻赠送给蔡女的陪嫁礼物,其时间应在公元前518年到公元前506年.  相似文献   
119.
“华夷之辨”是近代思想界争论的焦点。从谭嗣同不同时期论著中所体现的道器观、体用观等等思想的变化,可看出其“华夷之辨”思想的演进,而这种演进过程正是近代“华夷之辨”思想演进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0.
器问工曾侯乙墓出土。出自墓主棺内,两件,属一对。玉色青黄。玉质晕润,但有瑕疵。器形较大。身扁宽而厚。全器透雕成四龙六蛇,龙、蛇身弯曲,以璜中问为界,分为两组,每组两龙身向中,回首顾尾。另一面素面。器体微损。长16、宽4.7、厚0.6厘米。整器雕刻浑然一体,线条整流畅,制玉技艺精湛高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