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中国当代文学和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几乎都和情欲以及情欲的压抑有关。除了莫言、张艺谋外,山西作家曹乃谦通过其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使这个主题的表达更加冷峻赢接。  相似文献   
8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斯大林长子雅科夫被纳粹生擒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斯大林拒绝以被俘的德国元帅来交换自己的儿子,但斯大林真的就没有想过营救儿子吗?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的一篇文章曾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83.
《收藏家》2013,(1):83
2012年12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正在瑞典出席各种庆祝活动,"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书法展"在鲁迅文学院拉开序幕。近百幅书法作品凝聚了中国当代作家、艺术家对莫言的祝福之情。"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书法展"是定向征稿,对象是当代文学界、文化界、书法界部分知名人士,其中的大部分人是中国作家书画院的成员。如王巨才、邵华  相似文献   
84.
杨欣 《沧桑》2013,(4):233
张海瀛史学研究文选《治史集》由张晨编,三晋出版社于2012年11月正式出版。张海瀛先生从1964年在《光明日报》发表首篇论文至今已四十八年了,先后发表史学论文数十篇,现从己刊和未刊论文中,遴选出四十六篇结为一集,取名《治史集》。收入的文章大致可分三类,一类为史论类;二类为山西史志研究类;三类为史志评论类。其中关于中  相似文献   
85.
冯改娥 《神州》2013,(7):100-100
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导语、利用多媒体、以音乐为铺垫、尝试多种朗读等等方式营造良好的鉴赏古诗词的意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6.
李艳 《神州》2013,(16):3-3
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这两种文化风格在中国现代以至于当今依然并行存在。本文就分别对京派和海派文化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这两种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胡适绕不过去。这不仅是因为胡适对中国社会富有预见性的观察,更是因为他的道德文章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但从1949年至今,大陆出版的各类辞书中的胡适形象却经历了"批判"、"大落"、"修正"、"再起"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8.
《民俗研究》2013,(1):160-160
《民俗研究》常设学术前沿、民俗史论、民间文学、田野报告、学术评论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各种专题栏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凡来稿务请按照下列规范并提供下列内容:一、篇名:要求同时提供中、英文。署名:作者需提供真实姓名。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位置,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地点、邮编。示例:赵××,××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相似文献   
89.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13,(11):45-48
2010年12月,笔者应邀参加《合肥市志(1986~2005)》志稿评议会。笔者主张志稿评议会,志稿优点可以忽略不议,好话一箩筐,不抵苦口良言纸半张,多提建设性意见才是真心帮忙,故提出数十条修改建议。3年后,再次受到邀请评论新出版的志书,从志稿到志书,从评议到评论,一对比,感到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90.
《独立评论》与抗日救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九·一人”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成了最大的时代主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社会各界对日态度软硬不一、强弱各异,大体而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与“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妥协方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深明民族大义者,则坚持全民族抗战的积极路线。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潮孕育下成长起来的一批知识分子,本着士人传统的“经世致用”精神,以深切的爱国激情和冷静的学术理智继续张扬着前辈们一贯高举的“救亡”与“启蒙”大旗。在30年代初空前的国难时艰中,他们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