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1世纪以来,一批在犹太复国主义与后犹太复国主义辩论中成长起来的以色列知识分子,围绕流散地历史与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移民运动、工党时期的集体主义观念、以色列国家性质与未来走向、巴以冲突及以色列国家合法性等话题,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以“修正”为核心的新史学话语,反映了当下期望与失望并存的以色列社会既要拥抱传统又必须面向未来的时代特征,这些知识分子被称为“后犹太复国主义修正派”。他们的出现,象征着以色列史学发展的时代转向与史学方法的调试更新,也代表了以色列民族国家叙事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经历40年发展后,当代西方历史理论界努力寻求历史理论研究新的发展趋向,其特点之一便是回归面向过去的本体论反思。“人类世”是标识1800年以来地球系统历史的地质时间单元。“人类世”话语注重客观存在的过去,并据此认识现在和未来。在回归过去趋向下,约翰·麦克尼尔、迪佩什·查克拉巴蒂分别从环境史、历史理论研究角度阐释了“人类世”话语。他们的阐释在超越“西方中心论”、塑造史学新形态方面具有启示意义。分析“人类世”话语在西方历史理论界的上述因应过程,并阐释“人类世”话语的历史理论意义,对中国历史理论界正在推进的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伟  赵兴胜 《史学理论研究》2023,(2):147-156+160
发扬中国史学特别是近现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既要重视一般理论的探讨,更要重视史学家个体经验的发掘整理,以资示范与引导。郑天挺的经验就是很好的案例。他的经世致用思想与实践具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等特点:他“观世”以国计与民生为重,“顺世”以历史大势为依归,“入世”以善作致用之学、善用忠恕之道、善谋民生之需、善于学以致用为特点。郑天挺的经验说明,学术成果需要走出书斋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个人学术成就固然重要,经世致用追求下的公共贡献同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王超群 《史学理论研究》2023,(2):136-146+160
微观史学通常被认为与宏观史学相对立并因此被视作“碎片化”的代名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微观史学家在专注于历史细节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构建宏观的历史叙事。他们提出了“正常的例外”和“可变的尺度”两个概念作为其宏观叙事的理论根据,并通过个体与社会的关联性、象征性隐喻、追随、深描、比较等方式在研究实践中建立起微观史与宏观史乃至全球史之间的联系。而他们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与其所处的多元主义学术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微观史学与宏观史学特别是与全球史学相融的事实,对于我们走出“碎片化”的历史,以及确立一种辩证多元的历史认知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21,(1):127-128
黄爱平:《清代浙东史学的文献特色与传承意识》(《中国文化》2020年第2期)清代浙东史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域流派。本文致力于发掘支撑其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理念,认为深厚的文献基础和自觉的传承意识,是清代浙东史学得以赓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从清初开啓新局的黄宗羲,继武其后的万斯同,承上启下的邵廷采和全祖望,至乾隆时期发扬光大的邵晋涵和为之总结扬厉的章学诚,都极为重视读书,重视文献史料的搜求、整理和鉴别,重视史事、人物、典制的记述,重视史学精神的坚守和史学要义的阐发。  相似文献   
16.
王丽丽 《风景名胜》2021,(7):0207-0207,0209
20 世纪 80 年代,新启蒙运动迅速促生了实验(前卫)艺术的东渐及其在中国本土的创造性转化和蔓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中国艺术将何去何从? 80-90 年代,结合国情的发展和世界大环境的影响,中国艺术家也开始反思和寻求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语境。  相似文献   
17.
史学批评的产生虽然要晚于史学的产生,但是,几乎在古典史学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史学批评的萌芽。古典时期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史学批评的产生与史学批评的内容,在史家标准、治史态度、史籍优劣以及史学审美等诸多方面大体一致,难分伯仲。总的说来,西方古典史学批评理论不如中国,然而在史学审美方面却比中国古典史学批评理论更系统化、理论化。这种差异的出现,是由古典时期中西史学的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新史学通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运用于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之中,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作出了贡献。该刊通过对一些重要史学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倡导辩证的分析方法,提倡历史主义,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正常、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结《新史学通讯》的成就,对于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和坚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白鹿原》出版后,陈忠实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参加作品研讨会.当他看到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很差时心里很不落忍.就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万元稿费.“为改善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尽一点绵薄之力”。在当时.两万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陈忠实却说:“虽然我也不是很富有。但我不能忘本,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些编辑的倾力提携.也不会有《白鹿原》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征稿简约     
<正>一、本刊作为国内有关史学理论研究的唯一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欢迎评析国内外史学思潮、史学流派、史学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以及探索史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国内外史学发展状况和趋势的论文,本刊也欢迎书评、专访、史坛信息、综述等方面的稿件。来稿字数限15,000字以内(计空格),精粹短篇,尤为欢迎。二、本刊提倡严谨的学风,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相互尊重的自由讨论。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均由作者文责自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