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丧归制度作为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丧归制度是在继承先秦丧归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西汉时期的丧归制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阶级性特点,尤其是官赙制度和玉衣制度表现的更为明显.东汉时期的丧归制度是在继承两汉丧归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形成的.为了进一步稳同统治,扩大了官赙的范围,朝廷明文规定了各级贵族、官吏卒后所"赙"之规格,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赐谥赠官印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神州民俗》2009,(9):40-41
阮朗归(宋) 晏几道 天边全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相似文献   
43.
澹归与廖燕     
清初粤北有两位特殊和重要的人物:澹归和廖燕。澹归(1614-1680),原名金堡,字道隐,号蔗余,又号卫公,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1636)中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成进士。历任山东东昌府临清州知州、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礼部给事中、本科右给事中署兵科事等职。  相似文献   
44.
据不完全统计,敦煌文献中至少有23件文书涉及鸟形图案签署和画押的痕迹,除去3件是杂写鸟形押外,其他20件出现于公元10世纪的官方档案、行政文书和书信当中,是反映曹氏归义军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方面若干细节的重要信息。鸟形押的作用和意义并不限于节度使签名的一种形象图案,很大程度上它是曹氏家族统治敦煌的一种强化手段,也是曹氏归义军政权的一种标志性符号。鸟形押的使用,有可能与敦煌地区流行的飞鸟意象及鸟占卜有关,也有可能是曹氏撰写的一种鸟书书法形式。  相似文献   
45.
明故竹林张君偕配王氏合葬墓志铭是2014年11月新出土的墓志,志文记载了竹林张君的家世、生平、事迹。通过碑文解读及研究,发现和馆藏另外两方墓志有关联,为进一步研究墓志主人家族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关系以及武清明代人口流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6.
本文论述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艺术诸如在石窟建筑、壁画艺术、重修情况等方面的程式化表现 ,并以曹氏归义军时期“画行”“画院”、曹氏政权自身特点、五代宋时敦煌佛教的世俗化与社会化、曹氏重修活动等方面探讨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程式化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以明末清初遗民画家方以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晚年画作《溪山松居图》的解读,结合他的人生经历与哲学思想,分析其哲学观点“天一我也”“三教归易”“怨怒致中和”对其晚期画作在构图、技法、风格方面的影响,并探析在此影响下方以智晚期画作表现出的兼收并蓄、阴阳平衡、生死与共之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8.
郧西归仙河遗址2009年度发掘获取了一批石家河文化、汉代、唐代、明代遗存,其中石家河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丰富了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内涵。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和郧县青龙泉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文化面貌纯净,遗址中仅见石家河文化遗存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不见青龙泉遗址中出现的仰韶时期及龙山时期的其他文化因素。因此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对于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界定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开窟之风依然盛行。其间曹氏家族及其族属在莫高窟开凿了诸多大型佛窟,所不同的是,部分新建洞窟窟顶四角出现四天王图像,其样式独特,在之前敦煌石窟未见类似案例。四角天王图像的产生,一方面是受西域于阗佛教思想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当时曹氏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密切相关。其特殊形制既表达了一定的宗教思想,也隐含了某种社会世俗意义。  相似文献   
50.
1934-1937年,以“地归原主”为契机,围绕着土地继承、业权改革、族田庙产、田赋启征等问题,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将国家力量向前中央苏区乡村渗透和扩张,由此揭开了国家与前中央苏区乡村社会互动的序幕.乡村社会对此既有合作也有抵制,政权力量则根据乡村社会的回应对政策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和妥协.在博弈过程中,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控制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