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元、巴中两地石窟造像在题材布局、窟龛形制等方面多有相似,但是两地造像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本重点讨论了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认为传播路径的不同是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这提示我们在考察四川地区的石窟造像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它们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42.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中国油画”已有定义:“用透明的植物油和颜料,在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像的绘画。它源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的重要画种。”此外还明确指出:“中国油画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发展起来的。”①本文并非再为中国油画定下新的定义,而是针对油画发展历程作一些技术性的探讨,以清晰中外对油画定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43.
在岭南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建立过两个割据一隅的地方政权:一是秦汉之际的南越国。建国者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赵佗,历四代五主.93年;一是唐宋之际的南汉国,立国者为上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一说为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市)人刘岩(又名翼、龚、陟等),历三代四主,54年。  相似文献   
44.
马洪良 《史学月刊》2007,(3):121-125
《史记》所载战国历史曾取材于《战国策》,学者对此多无异义。赵生群先生则认为今本《史记》与《战国策》所载多有差异,如人名不同者即有20条之多,意在否定《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曾取材于《战国策》。然今考之,这20条中,包含有28对"不同"的人名,其中14对本是同一人,其余的14对人名虽异但也各有原因。可见,《史记》取材于《战国策》之说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45.
戴光全  左平  肖璐 《人文地理》2012,27(2):17-25
本文以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和国际学术界具有较高权威性和较大影响力的节事、旅游研究期刊中检索到的1995年至2010年间的554篇节事研究学术文献为研究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及简单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关键词、研究方法、研究地域范围及研究者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探讨中外节事研究的异同、趋势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节事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46.
王小明  侯延爽 《神州》2012,(17):56-57
校本培训作为我国教师培训的一种模式和手段已经被广泛的学校所采用。他已经成为教师继续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也越发的凸显一个学校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教师作为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本身就有终身学习的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过去那种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制定的以讲授方式、解决一般性问题的短期培训为主的传统培训活动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点的需要。现代的学校需要更为专业甚至更为专门的教师。需要适应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和自身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而这样的老师传统的培训模式是不能完成的。因为传统培训就学校而言不具有针对性,而大量的实践证明了校本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然而他们之间到底又有哪些内在联系,又存在怎样的区别呢?  相似文献   
47.
农民画是劳动人民的情感载体,青海大通农民画作为青海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通俗画的一部分。受青海气候特点和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题材多为青藏高原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活中的人物和情景。农民画创作者带有积极的创作情感,作品画面色彩欢快鲜艳,具有欢乐的情感积淀。而南北方因受地理气候和民风民俗的影响,使得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有所不同,如南京农民画与大通农民画风格就有同有异,表现手法各有千秋。总而言之,农民画是民间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48.
刘怀香 《神州》2013,(32):3-3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其《赋》篇对后来赋的影响也较大。此文就荀子作赋史料记载和荀子《赋》篇流传中的差异,从而理解荀卿怎样失志而作赋,以及汉代学者引用荀卿《赋》的内容和后人引用荀卿《赋》内容的异同。  相似文献   
49.
徐铮 《黑龙江史志》2013,(17):154+156
"六艺"与"七艺"是中西历史上重要的教育思想,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二者作为不同文明体系内的不同教育思想,其诞生的过程和其内容又各具有特点,从培养人才的着力点上说显现出东西方对人才的培养的目的和对人才思维塑造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50.
陈进华 《神州》2012,(11):1-1
《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时代伟大的诗人、散文家陶渊明的代表作,里面详细描绘了一个和平而恬静的世外桃源。无独有偶,千年后的英国,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中同样描述了一个类似的社会:人人从事生产劳动,按需分配,世代安居乐业。通过对于《桃花源记》与《乌托邦》两部作品的介绍,比较其在创作背景、写作目的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