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2009年11月6—7日,在台湾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新史料、新观点、新视角——天圣令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台湾中国法制史学会、唐律研读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82.
马克&;#183;布洛赫是国际知名的一代大史学家,当代最大史学流派——法国年鉴学派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末法国出版的《历史科学辞典》称他为“本世纪两到三位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或许,是他给予了历史科学的变革以最具决定意义的也最为持久的影响。”令史学界痛惜的是,这位公认的国际史学大师1944年6月死于德国法西斯的屠刀之下,时年58岁。  相似文献   
83.
唐代《道僧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法律制度十分完备 ,律、令、格、式四种形式也包含了关于道教、佛教方面的法律规定。目前这四种法律形式仅存《唐律疏议》一种 ,使人们对唐代的宗教立法很难有清楚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 ,在日本《令集解·僧尼令》篇的注释中 ,零星记载了唐代《道僧格》的部分内容 ,为研究唐代《道僧格》提供了重要线索。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 ,对唐代的《道僧格》成立作以简单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道僧格》的部分条文进行复原 ,或可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84.
清顺治末到康熙初年的“迁海令”,是清王朝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对此,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论述不少。笔者想就“迁海令”,对深圳龙岗中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5.
李锦绣 《历史研究》2023,(1):73-98+221
唐代散官番上制度确立于贞观十一年,番上的散官限六品以下。高宗龙朔二年新增封爵等获散途径,散官番上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唐前期文武散官番第、番期有五品以上和六品以下之别。散官番上一方面起到培训候补官员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选官人数膨胀带来的铨选压力。唐前期散官番上制度在保障国家政令传递、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解政务运作压力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6.
刘诗古 《近代史研究》2023,(1):49-64+160
长江水道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自然系统,既有水土流失、江水泛滥、沙洲涨坍等自然变迁,也有人类为了在滨水低地进行土地开垦而进行的大量人为改造。江心洲属于典型的滨水低地,系长江中上游来水挟带之泥沙遇阻减速淤积而成的土地,必仰赖于堤坝的捍卫。堤坝作为低地社会至关重要的水利设施,实际上是国家干预与地方社会自组织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滨水人群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则主要围绕洲地的涨坍、开垦与治水展开,呈现“人与自然”动态制衡的演进过程。晚清以来,张家洲北汊逐渐发育为弯弓型河道,北岸受水流冲刷加速崩塌,南岸则逐渐淤积出水,形成“北崩南淤”的态势。原来居住长江北岸的各姓居民先后奔赴南岸垦荒,致使新淤洲地争垦纠纷不断。各群体通过组织超越村落和家族的垦团,并积极利用垦荒条例或土地法规来实现各自的占垦诉求。这表明,近代国家及其制度建设在新淤洲地的“确权”过程中扮演了比过去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7.
北魏初期没有起居注官,太和十五年孝文帝始设起居注令史,又仿效刘宋置集书省,兼掌起居注事,改变了两晋、南朝著作郎掌起居注的惯例。这既是孝文帝去除胡化,加强皇权控制在史官制度上的反映,也是北魏与南朝争夺华夏正统在史学上的需求。北魏后期,逐渐形成监、典、修分工合作的起居注制度,但政局动荡导致皇权涣散和集书省地位下降,起居注制度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88.
学界一般认为,西晋官员刘卞试经后担任的“台四品吏”就是八品的尚书令史,被降资品后则任九品的尚书令史,但《初学记》的记载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可能。经考证可见,左民曹主掌户籍与谱牒,左民令史则从属于左民曹,执掌内容一致。从现有材料来看,刘卞试经后所任“台四品吏”既有可能是六品的尚书郎,也有可能是六品的尚书左右丞、尚书都令史或者七品的尚书典事;刘卞“下品二等”后担任的“左民令史”,很有可能就是《通典·晋官品》所载八品的“主谱令史”。  相似文献   
89.
本文討論《通典·開元禮纂類·序例下》中關於章服所增“令云”注文的來源。認爲“令云”是在《開元禮》章服名目、構成的總體敍述之外,對其色彩、樣式、裝飾、用料等細節内容的補充。並通過此二書與《唐六典》的比較,證明開元衣服禮文與“令云”均出自開元《衣服令》,禮、令二者結合纔是原來令文的全部和完整表述。文章還通過衣服制度在顯慶以後的改革及對《開元禮》正文的辨析,論證其中冠冕形成的方式和原因;並通過“令云”中各部内容和細節的對比,對前人在《開元禮》校勘中誤判誤收《通典》注文的問題作了糾正。  相似文献   
90.
伴随着海势东迁,明代淮安府沿海荡地已出现盐场与民户相互争夺的态势,一方面是盐场为维护既有的盐利而竭力遏制沿海的农业开发,另一方面则是新淤的荡地往往吸引一批批新来的开发者。清初已淤为内陆的安东县垦荡行为在得到康熙帝首肯后,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清中期亭场商办这一市场行为也使得灶丁由制盐转向耕田,从而造成了狼在当地的绝迹。两淮盐场民众面对环境变迁积极调适生计,成为清代海州升为直隶州,庙湾、东台由盐场升格为县及清末民初"废灶兴垦"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