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旅游纵览》2016,(4):1-6
来源:新浪网2016-04-20意大利民族是一个美食家的民族,他们在饮食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如同他们的艺术、时装和汽车,总是喜欢精心制作。意大利美食典雅高贵,且浓重朴实,讲究原汁原味。意大利菜系非常丰富,菜品成千上万,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比萨和意大利粉,它的海鲜和甜品都闻名遐迩。源远流长的意大利餐,对欧美国家的餐饮产生了深厚影响,并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柳条边、印票与清朝东北封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在东北修筑柳条边和实行印票制度,向来被治清史学者视为东北封禁的开端。本文以大量事实说明,清政府为扭转陪都盛京面临沙俄入侵和经济残破的严峻形势,于顺治、康熙两朝连续5次颁布辽东招垦令以鼓励民人出关开垦。直至乾隆初,清政府一直实行东北招垦。文从国防需要、民族团结、行政管理、人参贸易等各个方面对柳条边和印票的作用给予了全新的解释,并指出东北封禁应以乾隆五年颁发的一系列封禁令为标志。  相似文献   
13.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赵和曼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已由中国华侨出版社于2004年8月在北京出版。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喜的事。它的出版可说是有填补空白之功。正如周南京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是一块尚待开垦、拓荒和耕耘的处女地”,该书“应当归入填补空白著作之列”(周序第2页)。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是华侨华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也应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就华侨华人研究的现状而言,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落后、薄弱和冷清”(周序第1页…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东北地区,在明末清初,开垦的农田主要集中在大凌河和辽河流域,而吉林、黑龙江和周边地域,尚有大量未开垦的荒地。但随着关内流民的不断流入和清政府放垦措施的实施,经过清代260多年的垦殖,尤其是经过近代几十年的开发,至清末,东北的河谷平原,已经是阡陌纵横、城镇兴起、交通畅通、商业兴盛了。本文仅简述一下明清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历程。  相似文献   
15.
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所见五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在有关汉初关禁制度的内容中,举列扜关、郧关、武关、函谷关、临晋关五关。通过五关位置的考察,可以认识当时区域地理学“关中”概念的涵义以及区分“关中”“关外”的界线,也可以了解当时人的方位意识。五关位置大略形成一条南北轴线的情形也值得注  相似文献   
16.
《永乐大典》本宋《吏部条法》是南宋理宗景定时期修纂的一部重要法典。本文对《吏部条法》与《吏部条法总类》的关系,对《吏部条法》中的《淳佑令》、《淳佑格》、“申明”、“通用令”以及今本《吏部条法》是否足本等问题作了考述。认为《吏部条法总类》是在《吏部条法》基础上修纂而成,两者不能等同,今传本《吏部条法》实际名称应为《景定吏部条法总类》。在修纂《景定吏部条法总类》时,已将旧的《嘉定吏部条法总类》中的庆元海行法,根据新制定的海行法《淳佑敕令格式》作了修正。今本《吏部条法》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本子。  相似文献   
17.
《天圣令》的发现及深入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唐宋法制史及政治、经济等相关制度的研究,近12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举办的《天圣令》研读班,一直坚持逐条、逐句、逐字对令文进行释读,在此过程中,不仅涌现出许多新议题,一些旧问题的学术意义也得以重新彰显,研究路径得以拓宽。读书班的青年学生在尝试进行自己的研究之前,都对以往相关的学术史进行了回顾。本刊已陆续刊发了这些成果,这篇综述梳理了唐人告身的最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我于1959年夏从武汉军区文工团转业到长阳,出任县歌舞剧团的首任团长,直到1981年春调宜昌地区歌舞剧团,在那里与土家人民共度了20几个春秋。今就忆之所及,历叙往事,以资存纪。并谨以前国家民委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为剧团的题词,作为本文的题目。长阳县歌舞剧团是1959年8月在县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开始全团仅有10余人。不久,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从省话剧团调来了一位导演,又在武汉吸收了几个社会青年,到1963年上半年发展到30多人,  相似文献   
19.
孫正軍 《中华文史论丛》2011,(1):135-160,400,401
對於《隋書·禮儀志六》所記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的史料來源,日本學者小林聰先生提出,其基礎是梁武帝天監二年所頒佈的"天監二年令"。本文考察認爲,隋志記載並非本自梁令,而是以《宋書·禮志五》所記百官印綬冠服制度爲基礎,並補充西晉泰始令及其衍生著作,以及東晉以降至梁初的各種制度變革綜合而成。因此,隋志所記並不能如實反映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由此指出,在利用史料之前,對文本進行史料批判是一項不可或缺的作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新发掘的宁国府乡土文献,勾勒出宁国世仆这一贱民群体的历史脉络及其生活实态,分析了自雍正开豁世仆令颁布以来宁国世仆的出户历程,指出:世仆制度的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小姓对大姓的经济依赖,使其在社会地位上需要让渡部分权利,从而导致了双方形成不平等的尊卑等级。宗族和商业两大因素的存在,是促成世仆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