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天上拉萨     
姜岭 《旅游》2015,(5):78-81
拉萨,历史上又称"惹萨"、"逻些",藏语意为"圣地"。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冈底斯山南麓,平均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东接林芝,北依那曲,西连日喀则,南眺山南,面积2.95万平方公里,约为北京的2倍,下辖城关、堆龙德庆、当雄、尼木、曲水、达孜、墨竹工卡、林周等七县一区,常住人口约80万。拉萨是一座圣城,藏族民间谚语"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与北京民谚"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有异曲同工之妙。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正式迁都拉萨,使拉萨城拥有了1300多年的建城  相似文献   
132.
曾莉  吕光耀  安宁 《人文地理》2022,37(4):53-64
乡村景观研究多注重物质层面的讨论,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及其权力关系分析却不常见。本研究以全面生产理论为基础构筑了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分析框架,解读了艺术介入下白族村落双廊的乡村景观再生产过程。研究发现,双廊景观再生产过程是乡村发展趋于艺术化、现代化与旅游化的过程。艺术家以催化、牵引、调节等柔性作用方式介入其中,推动景观形态的重构;介入过程作用于景观的不同结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层面均有反馈;其实践涉及政府、居民、游客以及艺术家自身的愿景表达,促成了景观理想的主体间性。双廊的艺术乡建旅游发展之路,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3.
沈芯屿 《收藏家》2022,(11):31-36
建盏,是北宋时期以福建建阳水吉、武夷山遇林亭窑为中心瓷窑烧造的一种黑瓷碗。因为建州茶文化的关系,被称之为建盏。建盏在当地茶文化的演绎过程中,打破了黑釉瓷器色彩沉寂的格调,创烧出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釉等。这些微妙的变化,使其产生了神奇而美妙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神秘惊艳之美,成为黑瓷中的一朵奇葩。与其他黑釉窑址不同的是,建窑的器物很单一。  相似文献   
134.
本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 ,对《汉书·五行志》记载的西汉元帝建昭四年“雨雪”之事进行了条缕、析辨 ,认为《汉书·五行志》此条雪灾记载为实 ,学界对此的否定不妥  相似文献   
135.
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对如何进行执政党建设的一次大胆和成功的探索。虽然报告中提出的一些正确思想在"文革"中被抛弃,但在中国政治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些思想的光芒被重新点燃,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这些思想加以采用并创新发展,这对于当前及以后加强党的建设都有重大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6.
王朗与建安儒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虹 《史学月刊》2002,(6):32-35
以王朗为代表的建安儒士,在汉末天下大乱,难有安全保障的生存压力下。在曹魏严酷的名法之治下,人生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即由儒家注重社会责任感的人生价值观转变为明哲保身的人生价值取向;但在政治思想斗争中,又以坚持儒家名教之治的保守的面目。与建安名上中的名法派呈对立之势。  相似文献   
137.
138.
梁勇  姜新 《东南文化》2000,(9):110-114
光绪年间所立的《滕学义建祠碑》,所记史实是研究淮军及捻军起义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9.
由于越南“藩夷”地位的变化,中法战争前后中越边务经理方式及规制有很大差别。由防“藩夷”到防“敌国”,其中反映的是时人对于中越边务认知的转变以及经理方式的反思。但战后清廷力求“撙节”及对海防善后的重视,直接影响了滇粤边吏战后“建阃”筹划。如何能够妥为“建阃”,又能照顾清廷“撙节”之意,此难题最终畀以沿边疆吏,中越边地之新格局亦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40.
本文通过对本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合格评估的回顾,就高校旅游类专业的概况、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探索,指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是评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