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998年江苏省盐城市博物馆承担了修复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中“教学楼”的任务。虽说整个军部旧址原貌的调查研究在1984年已有了一些定论,但针对具体的建筑实体“教学楼”的形制特点、建筑技术手段及使用的材料等并无详尽说明,更没有对其历史变化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对这一在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中曾经存在后又被毁的实体进行详尽的考证,首先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利用了半年时间,经历了查阅资料——调查考证——初步设计——专家论证——定稿设计这五个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2.
山西博物院地处汾河边的滨河西路,面对汾河,是一座传统理念与现代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品。宏大的建筑体量、开阔的空间地域、简约朴实的建筑形象、粗犷的石材与精湛的建筑语言,震人魂魄,独具韵味,犹如一件精美的展品、一股浓郁的晋味、一口纯正的晋腔、一座生动的晋人雕塑。  相似文献   
143.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建筑是古代人们为居住生存或其他意图所建造的构筑物。原始社会,建筑主要用于居住。阶级社会诞生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意识形态的变化,建筑的用途日益增多和广泛。几千年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使建筑的分类越来越复杂,功用越来越多。柴泽俊先生根据功用将古建筑归纳为13类(《柴泽俊古建筑集》),即宫廷府第、防御建筑、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陵墓建筑、园囿建筑、祭祀性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民居建筑、娱建筑、宗教建筑、社交建筑、商业建筑、生产性建筑等。每种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分类虽繁杂,但木构建筑一直是中国古建筑发展中的主流,亦即是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最大不同所在。  相似文献   
144.
韩心济 《文物世界》2006,(6):54-56,58
大同华严寺,是我国一座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自创建以来,华严寺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在历史与社会演变中,逐步沉淀出自身的深厚文化价值。这座千年古刹包涵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为同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5.
董岩春 《文史月刊》2006,(8):F0002-F0002
从长沙到刘少奇主席的家乡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十分例捷,乘汽车只几个钟头就可到达。到这里,人们必然要看的地方之一,就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占地面积很大,绿树成荫,芳草盖地,所有厅馆建筑精细,构思讲究,处处显示出人民对领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46.
明十三陵 沧桑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1409年开始营建长陵,到清初建造思陵,十三陵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建设。其陵寝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较为完整。陵区内共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除皇帝陵外,陵区内还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监墓1座,以及行宫、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筑。十三陵具有陵区建筑整体性突出,陵寝建筑制度独具风貌,自然环境幽稚壮观,保存较完好等特点。其历史遗存不仅是研究明朝陵寝制度,丧葬典制,祭祀礼仪,  相似文献   
147.
五月走碛口     
丛绿  李玉祥 《中华遗产》2006,(4):106-117
在千沟万壑、草木难生的黄土高原,却因黄河及两岸山水造就出曾经商旅云集、富甲天下的碛口古镇,它在二百多年间的繁荣,带动了周边村落的兴旺。当历史在岁月中沉淀,昔日的繁华已凝结在被评为第六批“国保”的碛口古建筑群中,这才有我们五月的漫漫寻访……  相似文献   
148.
1932年重建的凤山祖庙,整座庙宇金碧辉煌,其建筑艺术之精湛,风格之独特。饮誉海内外。1994年重修首期工程的完成,在保留了原来建筑艺术精华及独特地方风格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更臻完美。  相似文献   
149.
辛岩 《神州民俗》2006,(5):47-47
抱鼓石又称石门墩,门枕石,门当等,是古民居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据考证,至迟在汉代的四合院建筑中就已经有了门枕石。起初的门枕石,主要起基础作用,用来固定门框、门槛、门枢(门扇上的转轴),后来逐步演变成精雕细琢、做工考究、丰富多彩具有很高装饰作用的抱鼓石。  相似文献   
150.
本通过对清前期皇宫精典建筑成就的研究,来进一步挖掘本原化内涵,以发现和确认皇宫早期建筑内檐满族独创的装饰艺术图案。同时,在朝鲜史料中发现清前期皇宫彩画颜料的来源,这些填补清官建筑研究领域空白的“小课题”是本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