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凌冬 《风景名胜》2020,(2):0114-0114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环保加强重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迅速深入,让“无废城市”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固体废物展开综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对固体废物采取必要的防治以及处理措施,可以让城市的环境更加优美,环保事业的发展得到促进。文章分析无废城市的背景下如何对固体废物展开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32.
民国以来我国单名县的置废状况及其当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民国以来单名县的沿革情况。单名县的产生来源有三种,即沿袭清末政区、"划一令"及其后新形成的单名县。部分单名县的裁撤形式包括废县、建制变更和变更县名三个方面。废县有并入或合并两种情况;建制变更具体指撤县改区、撤县设市及改设民族自治县三种类型;变更县名包括全国范围内更改重复县名、个别原因变更县名和变更单名县专名用字三种方式。最后,提出了应当保持政区和地名的稳定;城市化对政区影响愈演愈烈;地名更名工作要充分吸收历史经验;需要处理好城市化发展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二者关系的当今启示。  相似文献   
33.
高晓然 《南方文物》2010,(1):160-161,I0002,I0003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三国时期民间已有饮茶的习俗,茶作为日常饮品,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专门的器具——茶具,并随着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34.
郭春梅 《文物世界》2010,(6):38-40,24
<正>乡规民约是清代山西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民间法,其中,它的核心规则是"约"与"罚"。在对乡村村民规定了种种的"约定、规则"外,还在民约中明确了处罚的规则。而这种"罚"又有详细  相似文献   
35.
钱屿 《中国钱币》2010,(3):34-42
一、厂条的设想与铸行 厂条的铸行起于历史悠久的废两改元运动。1914年2月颁布的《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本位,从理论上统一了中国的币制,原则上规定了废两改元。但在实际上,错综复杂的银两仍与银元并存,形成多种弊端。  相似文献   
36.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主权本属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日本战败后理应由中国收回,但1951年美国起草和主导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只表明日本放弃这些岛礁,未明确主权归属问题,为的是防止中国(大陆)从<对日和约>中得出对中国主权有利的结论来.<对日和约>如此处理主权问题为日后两群岛"主权未定"论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37.
廖华生 《安徽史学》2006,2(5):91-97
蚺城约保的持续时间长、组织建构严密.约正和保正的素质较高,他们广泛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在蚺城公共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清代地方财政与政府职能演变,约保成为由蚺城富户承担的徭役.徭役化给蚺城约保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亦给官府干预提供了正当理由,从而保证了约保的正常运转.蚺城约保在地方公共事务中有一定的话语权,也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他们和地方官的关系大致无法突破"官府-徭役"的框架.  相似文献   
38.
李斌 《民国档案》2023,(3):80-86
现代评论派对内政外交问题的各种观点,在民国知识分子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现代评论派积极支持反对帝国主义和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认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既是外交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实现民族自决和复兴的前提。他们希望北京民国政府整理内政以增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实力,希望南京国民政府发挥“统一”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废除不平等条约,主张政府外交与民众运动互为支援。现代评论派的呼声,反映了其维护国家主权的态度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独立自主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南北政府的态度。  相似文献   
39.
杜华 《世界历史》2023,(1):58-75+161
美国历史上的废奴主义者身处福音派宗教复兴的时代,深受宗教思想影响,其观念和话语具有鲜明的道德特征。18世纪末以来,黑人废奴主义者的持续抗争,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政治话语和抗争意识。在此基础之上,废奴主义者充分调用基督教思想和“自由、平等、权利”等美国政治的核心理念,构建出一套以“道德—权利”为核心的反奴隶制理念和话语。他们还尝试发动“人民”,通过塑造公众意见来切断美国政治体制对奴隶制的保护。在19世纪30年代,奴隶制已经成为一种无比强大的全国性政治权势。从这样的历史语境来看,废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抗争运动。废奴主义者不是单纯的道德改革家或政治行动者,而是试图联合道德和政治的力量,打破奴隶制政治权势对全国政治的控制,以最终消除奴隶制。这种兼具道德感召力和政治策略的理念和话语,是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0.
老友刘鉴平兄《言常用词例释》一书,收常用词三百个,约计七十万言,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命我作序。三十年代末,吾与刘兄订交于四川大学,今已六十馀年,相从甚得,知之颇深,不敢推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