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石涛 《中国钱币》2009,(4):18-24
废两改元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行的一次重大的币制改革。关于废两改元的缘起、准备、成功原因及其意义等问题,学术界已有较多研究成果。然而关于废两改元的实施经过,则多论述简略,语焉不详,似乎废两改元在国民政府一纸命令颁行后即大功告成。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档案史料的爬梳,对废两改元的实施经过加以考察探析,以加深对这次币制改革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2.
云南造币厂在云南近代货币金融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云南富滇银行并为清末民国以来云南财政金融的两大柱石。该厂不仅铸造货币,而且还直接发行货币,对云南近代地方财政和金融业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它还为云南能够在全国率先“废两改元”创造了必要条件。然而,长期以来,随着时光的流失,它的历史却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1994年出版的《云南省志·金融志》亦无片言只语的描述,2002年出版的《云南货币简史》亦未述及。这无疑是史界和泉界的一大憾事。本文拟就云南造币厂的历史做一简要描述,以期抛砖引玉。一、云南造币厂的沿革滇省地…  相似文献   
43.
44.
在朝鲜半岛的绘画史上,朝鲜时代的绘画成果最令人瞩目。画员们归图画署管理,他们负责宫中和朝廷的一切绘事(如御容与各种仪轨图和地图的描绘等);受士大夫之托绘制契会图或是用于观赏的图画;也会被派到中国或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本文论述了朝鲜时代图画署的组织结构和画员任用,就朝鲜王朝初期到末期画员身份的变化进行了详实的探讨。??  相似文献   
45.
"Make love!Don’t make war!"上世纪60年代末,这句反战口号风行一时,成为国内译界的经典考题,经由墨子老师指点,终获妙解--"兼爱,非攻。"与这句响当当的口号一起流传至今的,则是游行队伍中夺目的反战标志。和切·格瓦拉的头像一样,这个标志如今  相似文献   
46.
革命策略与传统制约: 中共民间借贷政策新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铮 《历史研究》2006,(3):118-132
1937-1949年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民间借贷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新债旧债一律减息;旧债继续减息,新债利率自由;废除封建旧债,新债利率继续自由。中共革命策略的实施减轻乃至废除了长期压在农民身上的债务负担,同时也由于惯行力量的约束,造成了农民的借贷困难。1942年中共采取新债利率自由议定的温和措施,借贷政策由此具有了革命、妥协与调和的多面性。但革命的一面总是处于压倒之势,农民借不到债的现象一直存在。这体现了革命策略与承继传统的内在矛盾和困难选择。  相似文献   
47.
清代新疆自乾隆朝统一后,曾接收过为数众多的因罪因过、不忍刑杀之废员。由于兼具“官”、“犯”双重身份特征,谪戍废员的生活待遇自是有别于寻常遣犯。本文以清代官私文献、新疆地方志、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及废员遗著为文本线索,探讨乾嘉道时期新疆废员群体随着身份的转型、生存空间的改变,“上层”与“下层”废员在谪戍新疆时的不同生活情形。  相似文献   
48.
<正>一、乡镇档案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档案管理达标时,各乡(镇、区、处)都设立了与政府办公室合一、合署办公的综合档案室,并明确了一位乡级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制定了档案工作发展计划,指定了档案员和档案网络员.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确立了档案管理体制,形成了档案管理网络。但由于所设综合档案室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没有人员编制,没有专职档案员、给乡镇领导干部误认为乡  相似文献   
49.
李运昌,原名李芳岐,号凤鸣。1908年9月21日出生在河北乐亭县木瓜口村。1923年就读于乐亭中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50.
周卫荣  杨君  黄维  王小塔 《中国钱币》2013,(4):3-11,I0001-I0006
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贵金属货币的主要形式,起自唐代,止于1933年("废两改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银两货币体系.在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背景下,银锭铸造无疑采用范铸技术浇铸成型.但历代银锭到底如何浇铸?采用什么样的工艺?银锭的蜂窝、丝纹等具有标志性的外观特征与铸造工艺之间有何关联?等等,一系列的专业问题一直缺乏系统而科学的研究.钱币界既有的一些说法,或来自前人的杂记,或引自古泉学家的一些记述,既没有科学的证据,也缺乏足够的文献佐证,有的还有以讹传讹的成分.为此,中国钱币博物馆于2011-2012年开展了《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课题.课题组在银锭实物考古调查、形态观察和技术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馆藏和重要出土银锭实物的调查统计与成分检测,对历代银锭进行了一系列模拟铸造实验,在铸范、蜂窝、丝纹、铭文戳记以及铸造工艺与银锭辨伪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兹将研究成果举要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