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根据《中国文物地图册·陕西省分册》所提供的资料对陕西仰韶文化聚落群进行研究。陕西仰韶文化聚落群共 74个 ,聚落遗址 1 91 8处 ,可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级聚落和三级聚落 ,展示了金字塔形的社会等级结构。尤其是以庙底沟类型为主体的聚落群 ,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性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2.
庙底沟遗址是一处出土石制品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的大型聚落遗址,为研究史前人类行为和生产生活提供良好条件。通过石制品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庙底沟遗址具有石器加工场和专门化的特点;原料主要为就近取材,原料岩性、工具形态与类型、加工技术及功能之间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和锐棱斜向砸击法,工具修理技术中打制、琢制和磨制技术组合使用,还存在少量钻孔技术、凹缺修理技术和切锯刻槽技术;工具功能大致归结为木工、农耕、碾磨、收割、渔猎、纺线和其他功能类别,其中以农业工具为主。  相似文献   
83.
血池遗址是秦汉重要的皇家祭祀遗址,其中出土了玉器120余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本文运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分光测色仪和模拟火烧实验等多学科手段确认遗址出土玉璋经历过毁坏和火烧过程。结合考古发现及文献资料,本文认为殷商时期玉器火燎已用于祭祀活动,至秦汉时期成为国家祭祀程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4.
陈豪 《北方文物》2020,(1):79-88
高平圣姑庙是晋东南地区宝贵的早期建筑实例,庙内碑刻众多。关于圣姑信仰在长时段下的发展策略和变化情况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学界多根据碑刻年代认为高平圣姑庙为元代建筑,对建筑空间的讨论亦不多。在厘清其为蒙古国时期建筑的基础上,关注建筑空间与信仰变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5.
胡蓉 《民俗研究》2020,(4):74-84
明代以前,景德镇并无风火仙师传说的记载。明清以来,文人士大夫为了振兴官窑的瓷业,以明万历年间童宾投火祭窑事件为蓝本,在传统冶炼人祭主题的基础上,建构了风火仙师的形象,并大力推广。经过文字的传播和象征物的塑造,至清中后期,风火仙师已成为景德镇家喻户晓的神明。时至今日,景德镇民间留存的风火仙师文本多以唐英的《火神童公传》为源,足见清代督陶官员唐英及其文学作品给予童宾形象重塑的功效。伽达默尔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的"前见"观念,开启了作者与创作文本互动性命题的关照。基于此观念,唐英在风火仙师传说个案中的历史视域得以进一步呈现。  相似文献   
86.
战国楚简中所见"太一"是掌管人生死病患的职能神,在同类神灵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其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无论是高级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都可以向之祭祷。其等级高于后土等,但是相比于"大水""楚先"等,则并未有任何等级上的超越或是统属关系,很难确定其为至上神。"太一"与"帝"并不能等而视之,两者之间仍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87.
阿细祭火:祭祀表演与文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细祭火仪式是云南省彝族阿细支系的传统仪式.在仪式过程中,地方精英与外界的互动不断地实现传统文化的重建与复苏.  相似文献   
88.
2010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美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在杨官寨遗址环壕东北角联合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发掘遗迹中包含一座堆积复杂、遗物丰富的庙底沟文化中晚期灰坑(H85)。根据遗迹结构、堆积状况,推测该灰坑应为一处具有居住性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相似文献   
89.
清代封祭长白山与派员踏查长白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与朝鲜邻界的长白山,曾经有过名号累易备受尊崇的经历。清朝入关,基于保护发祥圣地、巩固后方、独占资源、防止偷越等政治与经济的目的,对长白山施行封禁;同时修神殿于吉林温德亨山,定期派员望祭。清朝踏查长白山始于康熙中,断续至宣统末,武木讷、穆克登、刘建封即其主要代表。武木讷疏通了入山的通道,属探秘性质;穆克登为奉旨查边,曾勒石于鸭绿、图们两江分水岭上,有明显的守土色彩;刘建封曾遍访天池诸峰、三江源流、奉吉边界,首次揭开了长白山江冈的奥秘,写下许多充满炽烈爱国激情的著作,为了解长白山提供了可贵的史料。研究清朝对长白山的封祭与踏查,展示它开发的过程与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本文试图就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0.
赐酺当是从祭酺中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西周时期是赐酺制度发展的雏形阶段,战国时期方发展成为具有宴饮性质的饮食制度。汉代时期赐酺制度逐渐发展,唐朝达到其历史发展的最高峰,五代十国因战乱而渐趋没落,直至宋王朝时期才重新确立,并在宋真宗时期再次达到其发展又一高峰,北宋末年走向衰败,明清时期则鲜少举行,最终消失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赐酺制度是在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百姓安乐的和平前提下方才施行的宴饮活动,从其产生到消亡,伴随始终的则是王朝的兴盛和衰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