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武当庙探微     
刘玉新 《民俗研究》2003,(4):165-168
在山东省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武当庙。庙内供奉着武当、三皇、伏羲、神农、名医等一组宋元以来的石造像。该组石造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为域内少见,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文博馆展品中的5片甲骨进行了考释,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3.
耿超 《南方文物》2009,(4):83-86,91
甲骨刻辞显示,殷商时期,贵族妇女拥有较高的政治权力与地位,她们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对此学者多有文章述及,本文主要从性别角度入手,通过分析“王妇领兵”等现象,来探讨殷商政治领域中的性别差异,并进一步剖析性别差异形成之根源与影响,错误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4.
秦西垂陵区出土青铜器铭中的“秦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西垂陵区所出青铜器铭信息的陆续披露,为"秦子"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应将古文献记载与器铭内容结合起来,对秦子身份作出判断;再立足于出土器物显示的时段,联系秦公大墓的墓主进行考察,探索秦子究竟为何人。对秦子作一元化解读的思路是不对的,不同器铭中的秦子并非一人。两座大墓乐器祭祀坑所出钟、镈铭中的秦子,当为秦宪公;澳门珍秦斋所藏簋盖铭中的秦子,当为秦武公;而几件传世戈、矛及一件新发现戈的铭文中的秦子,当为文公的太子静公。  相似文献   
55.
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是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以其精美的琉璃建筑而闻名,琉璃建筑被誉为"三晋琉璃塑造艺术的博物馆",在其东西配殿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彩塑约1000余身.自从1993年落架保存在库房后,由于本身潜在的病因以及后来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彩塑产生了严重的酥碱粉化等病害.为了对其进行修复以及改善其保存环境,本文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X-射线衍射(XRD)、离子色谱(IC)等分析仪器,对彩塑的制作材料及其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分析了彩塑病害产生的机理,为进一步的病害修复材料及工艺的筛选以及保存环境的改善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本文将湖北沙市周梁玉桥遗址所出土的甲骨与中原地区商代甲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周梁玉桥甲骨在整治方式与钻、凿形态等方面大体与洹北商城的某一些类型的甲骨一致,具有中商甲骨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烧灼形式.由于其地域关系,其使用时间可能延续到殷墟一、二期.  相似文献   
57.
陈波 《近代史研究》2012,(4):111-119
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清末民初鼎革之际,吉林市小白山鹿圈在望祭长白山的朝廷神圣仪式中消逝而成为地方祭祀一部分的过程,指出官僚机构、鹿圈负责人等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展演鼎革之际延续与断裂的逻辑,尤其皇家和国家的观念于民国代兴后在地方上的式微与延伸的轨迹,呈现官员眼中鹿所具之神圣与世俗属性显隐结构转型与养鹿人国家观念延续的复杂趋势,以及底层执事人在其间经历的生活变奏曲。  相似文献   
58.
常利辉 《华夏考古》2012,(1):115-119
本文新缀了小屯南地的两组甲骨,并做了释读。另对蔡哲茂先生所缀《屯南》27+321提出了质疑,并分析了一些可能会产生误缀的情形。由此指出,字形的一致性是缀合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59.
在沿袭唐代的基础上,宋朝继续设置武成王庙,并确定了相应的礼仪规则。但与以往相比,宋代武成王庙的礼仪内容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其中陪祀、从祀武将的标准与人选发生多次变动。而这种变化,恰与当时朝政以及意识形态的演变存在密切的联系,由此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其时代价值观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60.
以小见大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面对千头万绪、琐碎复杂的历史现象,要发现其背后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常常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这一点已被前辈学者所证明,如陈寅恪先生便通过考察杨贵妃进宫之时是否为处女这一看似细小的事件,从而说明唐朝的婚制与伦理、种族与文化等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