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78年,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呈现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一派大好形势.17岁就投身革命,曾经当选过泰兴县委委员、担任过红色政权刁家网地区苏维埃主席、红十四军营长等领导职务的泰兴籍老人尹之初,于垂暮之年向属地的如皋县委提出申诉,要求对他历史上被捕、请假脱节等问题进行复查,作出正确结论,还其一个清白.字字含泪、句句带泣的申诉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外调函到泰兴后,在这事关一位同志政治生命的大事面前,县委及有关部门迅速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52.
在清理旧书时,偶然从书中发现了一张1967年6月10日为自己恢复名誉的平反书,签发此平反书的是当时邵阳市六岭小学的校长曾素兰。  相似文献   
53.
观点     
《南方人物周刊》2013,(25):10-10
一将功成 当下的此时此刻,将彭德怀作为封面文章,似乎有些意味深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的仗义执言,为彭德怀冤案的彻底平反铺平了道路。 俱往矣。彭德l‘不的一生,果然围绕“童工,元帅,囚徒”这6个字而展开,“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或许只能是史家后人的评判。  相似文献   
54.
赫鲁晓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的缺点是明显的。但他在破除个人崇拜、为千万受冤屈的人平反、改善民生方面是卓有成效的。赫鲁晓夫的一生,就像他那由两块黑白石头相拼而成的墓碑一样分明。赫鲁晓夫死后,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在给他雕刻墓碑时,特意将两块黑白石头拼接在一起。墓碑上的黑白折线说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55.
<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会发生许多特殊的人和事。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变大乱为大治,换了人间。他首先提出:平反建国以来的一切冤假错案。不少  相似文献   
5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开始冲破思想禁锢的牢笼。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陆续开始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并逐步进行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武汉市委也为此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认真地进行此项工作,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迎接新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57.
1958年军队进行反“教条主义”斗争,当时令人震惊地在军内高层揪出了一个所谓“以萧克为主帅、李达为副帅的反党宗派集团”,包括刘伯承元帅在内的一批高级将帅及高中级干部因此受到错误批判和错误处理。而实际上。处理这一问题的那次军委扩大会,还有另外一个议题.那就是把粟裕作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代表人物进行了批判。会后,粟裕很快被撤销了总参谋长职务。  相似文献   
58.
李元林 《文史月刊》2005,(11):13-14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胡耀邦同志,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病逝。屈指算来,这位伟人离开人世至今已逾16年了!然而,耀邦同志精神不死,风范长存。近几年来,笔者读了许多当事人和知情者撰写的有关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事迹的回忆文章,感人肺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59.
张扬 《百年潮》2007,(5):76-79
提起《第二次握手》,很多人记忆犹新。作者张扬在“文化大革命”中写作了这部抒情诗般感人肺腑的小说,并以《归来》作为题名。该书后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全国,传抄中题目被改为《第二次握手》,1979年正式出版后总印数430余万册,至今仍高居新时期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之首。同时,该书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风靡一时。 2007年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张扬的自传体作品《我与第二次握手》,讲述了《第二次握手》诞生前前后后的故事。因《第二次握手》中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曲折的爱情与事业,塑造了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并且歌颂了周恩来,被“四人帮”认定为“一本很坏”的书,给张扬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张扬于1975年入狱,坐牢4年并“内定死刑”。1979年初张扬及作品被平反,不想在作品准备出版时又风云突变  相似文献   
60.
1939年6月24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这位蒋介石花10万大洋买其人头却不得的一代名将,却被新四军领导人向蒋介石呈请而"枪刑照准",年仅32岁。36年后,高敬亭的遗腹女高凤英冒着巨大风险上书毛泽东,请求中共中央澄清其父被杀原因,并作出结论。正在病中的毛泽东亲自指示有关部门重新审查高敬亭一案。1977年4月27日,沉冤38年的高敬亭案得以昭雪。2013年冬,乍冷还暖,高凤英女士在家中接受了本刊编辑王金梅的采访,讲述她为父亲平反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