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1995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清理长清灵岩寺塔基淤土时,发现了37幅北宋阿育王故事浮雕嵌板。迄今所知,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阿育王故事组雕图像,是考察阿育王信仰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笔者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首先介绍灵岩寺塔基的浮雕现状,继而结合相关的经典文献,详细地考释了这些浮雕图像的内容,并阐述了阿育王信仰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52.
织绣文物中的寿字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汉代已经在织锦的铭文中使用寿字.到明清时期,寿字与象征长寿的仙桃、菊花、仙鹤及寓意连绵万代的葫芦、字和寓意喜庆幸福的灯笼、蝙蝠等组成吉祥图案。寿宇的字体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本文按时代顺序将寿字的字形排列梳理,不仅可供读者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根据寿宇的字形变化.可作为判断织绣文物年代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本文根据档案记载对《六世班禅画像》唐卡的制作时间、作者、内容进行了考证,阐释了其“样式”的形成及其对清宫唐卡创作的影响。此唐卡画像属清宫独创的写真画唐卡类,它融合了多种绘画技法即西藏唐卡技法、西洋写实技法和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技法,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唐卡绘画形式。  相似文献   
54.
祁海宁 《东南文化》2021,(2):119-126
东晋时期,武昌寒溪寺、建康长干寺和荆州长沙寺,先后出现三尊金铜菩萨像和佛像,造像者指为阿育王或其第四女,它们被统称为"阿育王像".从晋至唐,这批佛造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一直受到佛教史研究的关注.1995年四川成都出土梁代石质阿育王像实物之后,中外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但是,这批佛造像究竟是哪国铸造,与阿育王是否有关等关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通过全面梳理东晋三座阿育王像的史料和相关考古资料,进一步利用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尊东晋阿育王像皆为托名伪作,与阿育王无关.它们的出现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为相关寺院提供了神圣性支持;其二是为东晋政权提供了合法性支持.  相似文献   
55.
张晓慧 《历史研究》2023,(2):100-119+221-222
怯薛制是蒙元时代草原色彩最为浓厚的政治制度之一,不仅元人与之存在隔膜,现代学者亦有误读。怯薛制度建立之初,怯薛长的选任范围并非如《元史》记载限于成吉思汗的“四杰”家族,而是涵盖蒙古开国功臣集团。大蒙古国分裂后,怯薛制度作为重要的草原传统,在元朝和其他汗国中得以保留。受到蒙元时代汗位之争的影响,怯薛长选任经历了复杂的变动。《元史》所谓太祖创设的“祖制”,并非出自成吉思汗之手,而是元人对元朝政治的观察与总结。怯薛长的家族承袭,集中体现了怯薛制连结大汗与异姓贵族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56.
早在80年代末,就拜读过《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疑》一文,当时只觉得是好发奇想,出语惊人,但并未在意,没想到事隔十多年,又有人通过旅游读物或撰写《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考辨》,将旧事重提,分别对《长联》的著作权问题大作翻案文章,认为长联的  相似文献   
57.
何疑之有     
陶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赵鸿逵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疑”是一篇为曲靖孙先生冒认长联著作权的奇文,而且此文一经发表,便似乎已经定鼎,《新编曲靖风物志》根据“质疑”,再加一段“长联的思想脉络问题”便逮作断论:“由上可知,大观楼长联当为曲靖孙髯翁之作。”这样的奇文,难道还不值得“共欣赏”吗?但赵先生颇为虚心,他只是说“如果以上质疑有一定道理的话,这种历史造成的误会,应该是予与澄清的时候了。”“澄清”  相似文献   
58.
汪楷 《陇右文博》2001,(1):67-68
1981年,陇西县昌谷乡元各村农民岳某在地边取土时,挖到一枚古印,后被人辗转卖给城关购销站。县化馆干部王鸿义、陈兴得知消息后,与当事人及购销站联系协商.将该印收归化馆保存。现在,这枚印章陈列在陇西县博物馆展厅。  相似文献   
59.
正姜宝元:1973年6月至1975年12月为江青警卫员采访者:李宇锋参加者:阎长贵、杨银禄李宇锋(以下简称李):姜老,今天请您来,想请您谈谈您给江青做警卫员时的一些事情。姜宝元(以下简称姜):可以说,我是糊里糊涂地当了江青的警卫员。1973年6月11日夜里,我在钓鱼台二科警卫值班室值班,接到汪东兴秘书孙守明的电话,让我赶紧找个人替我值班,说李子元的车很快到钓鱼台15号楼来接我,也不让我问去哪儿。我就在  相似文献   
60.
周渝 《贵阳文史》2014,(4):22-25
正他是第一位牺牲在战场上的贵州籍黄埔骄子;他被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誉为"军校牺牲第一人"。作为第一批成仁的黄埔将领,蔡光举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故事。但只要提及黄埔军校,他的姓名就必定难以被后人遗忘。1925年的春天,长洲岛上全副武装的黄埔学生军踏上了轰轰烈烈的东征之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复仇之战,此战所征讨的对象正是在3年前因与孙中山政见不合而发动"六一六兵变"的陈炯明。更重要的是,这场东征之战是黄埔军校建军以来,校军参加的第一场正真意义上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