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布袋木狮是广东连州民间的习俗舞蹈,是连州民间信仰,文化艺术及风情习俗的浓缩表现,也是连州瑶族宝贵的艺术遗产,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由于表演的方式比较复杂,学习的人也很少,久而久之,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濒于衰亡,对布袋木狮的研究是有其价值所在的。本文通过对布袋木狮的多年的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籍此希望能对研究布袋木狮的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孙颢 《神州》2020,(4):64-64
木偶戏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备受老百姓尤其是小朋友的喜爱,能够借助以物象人的手法,使用精心制作的木偶来对人类活动进行模仿,有着特殊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结构。本文从木偶戏舞台艺术的发展情况着眼,就其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木偶戏舞台艺术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代北京民众话语中的天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辞海》中,“天桥”辞条的第四项解释是:“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门内,清末逐渐形成民间艺人集中演出的地区,经常有各种戏曲、曲艺、杂技、木偶戏、武术等,以摆地摊方式在简陋的戏棚中演出。许多著名的民间艺人,如清代相声艺人穷不怕、民初滑稽京剧演员云里飞等,都出于此。建国前受流氓恶霸把持,也是藏垢纳污之昕。建国后经过改造,建立了剧场、商场。”  相似文献   
14.
东京美术俱乐部藏南宋牧溪《布袋和尚》,表面絮化严重且有断裂、霉斑,画面局部缺失,裱褙脱落,作品珍稀。本工作首先从古代书画用纸类别和纸张特性等方面探讨了修补该画作纸品的选择标准,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pH测量仪、显微镜等现代设备分析了《布袋和尚》原作纸张的理化特性,并从纤维成分、理化性能等方面对制备的红星宣纸、民国宣纸、麻纸、清代宣纸、现代桑皮纸这5种修补用纸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代桑皮纸与《布袋和尚》原作适配度最好,因此选用现代桑皮纸对原作品进行修复。该修补用纸制备与作品修复为后续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剑楠 《神州》2012,(22):64-67
但凡有点儿文化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傀儡"。如果文化比较深的话,就会作出如下理解:在政治上,傀儡一般是指坐在高位上却没有实权,仅仅是个摆设但却有着很好的象征意义,通常此人来头不小却气数已尽;在经济上,很多企业的法人代表就是"傀儡",一是无实质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6.
赖阳郁 《神州》2012,(21):309-3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背影。古郡高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茂名众多的民间文化精华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茂名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和时代变迁,不少种类濒临消失,尤其是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相似文献   
17.
四川木偶戏     
木偶戏即傀儡戏,四川民间亦称“木脑壳戏”、“木肘肘”“棒棒戏”。四川木偶戏的历史,从文献检索,最早可以上溯到唐代。宋代李畴主编的《太平广记》卷122引《逸史》“华阳李尉”条:“唐天宝后,有张某为剑南节度使,……遣蜀之众工绝巧者,极其妙思,作一铺木人,声音关戾在内,丝竹皆备,令百姓士庶,恣观三日。”“一铺木人”即一套木偶...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文化部表示,我国将启动"优秀实践名册"的申报工作。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年只评审每个申报国一个项目"的规则,201 1年2月,"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获文化部审批,作为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2012年"优秀实践名册"的推荐项目。2012年12月4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申报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截至本次委员会会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达到10项。  相似文献   
19.
乐山大佛的名字由原来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变为大佛或是古佛,其中折射出了弥勒信仰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演变过程。弥勒信仰在南北朝繁荣,到隋朝由盛转衰,中唐以后逐渐衰微。弥勒信仰由盛转衰的最主要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打着弥勒信仰的旗帜组成弥勒教进行暴动和起义。弥勒起义引起了统治者对弥勒教的禁断,使得弥勒信仰也开始走向衰微并导致了弥勒形象和教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四川流传一俗语“吊儿郎当”,用以形容人游手好闲,做事草率轻忽、放荡不羁的样子。“吊儿”是指风铃。“郎当”本指衣服宽大貌,古时木偶戏的服装往往显得宽大,穿上之后活摇活甩的,因此“郎当”一词被用来形容人不太正经,颓唐、潦倒、马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