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如今,在布拉格,晚风吹打于身。它到处保留管19世纪的痕迹。就像索德伯格的电影《卡夫卡》里的景象。一列火车呼啸着从我头顶的铁桥驶过,Seifertova大街拐角的一栋楼房里.5层一个窗户的灯光亮起来。我突然想到,这里就足捷克作家赫拉巴尔曾经居住的地方——他就住在一所公寓的5楼。他还活着吗?我是否该去按响楼下的门铃.然后就像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一样穿越回过去?  相似文献   
22.
书斋     
《神州》2012,(13):110
《江城》编辑推荐: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  相似文献   
23.
阅读     
《旅游》2012,(1):95
《叫醒布拉格》作者:菅泽佳代出版社:黄山书社内容简介本书特色在于,它是第一本捷克手绘旅记,带你发现当红欧洲旅游热门国家-捷克,近年来音乐与电影为世人揭开布拉格之美,而且捷克为联合国指定世界文化遗产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成熟细致的手绘插画,犹如分享私藏秘密的旅游短文,用朴实可爱的的蜡笔笔触介绍有关捷克的一切,教人更贴近真实旅行生活。每个景点都详列旅游资讯,不但感性分享旅游心情,还有满载的实用旅行资讯报你知。书衣变身成手绘寻宝地图,带你畅游捷克。  相似文献   
24.
不必匆忙赶车——错过这趟车,很快会有下一班,或者干脆换一条线,绕路过去,反正沿途都是美景;不再留下遗憾——如果被一个村庄吸引,下车就是了;可以非常随性——如果特别留恋某一段路,不妨在前面车站下车,再转乘对开的火车,在喜欢的风景里来回穿行……这就是欧洲火车。延绵回转的铁路线跨越欧洲大陆,将欧陆风情、迷情城镇——串联起来。你所要做的只是持一张铁路通票,登上列车,放松享受一路的典雅、宁静与舒适。  相似文献   
25.
《旅游纵览》2013,(9):9-10
"布拉格黄昏的广场,背对夕阳的白鸽,蔷薇依附十八世纪的油画上,一个人跳着舞旋转……"一首《布拉格广场》响起,美得不可开交的歌词和MV,引多少人向布拉格竞折腰啊,又让多少人毅然拿起行囊,往梦想中的广场前行。天真如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怀抱憧憬出发,却不时当了水鱼,不时被惊悚的传说吓得脚软,这就是属于我的布拉格之歌的插曲,在浪漫与不浪漫之间穿行,回想起来,是人生多么有趣的经历。  相似文献   
26.
一个不善待儿童的政权是可怕的,就如纳粹。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让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一夜成名。他在二战期间借助招工的名义,从纳粹集中营成功救出1000余名犹太人的事迹,随之广泛传播,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辛德勒这个名字,也几乎成了犹太人营救英雄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7.
那雷  杨子摄影 《世界》2013,(11):50-79
人们对某座城市的偏爱,往往是秘密的。有着古老城垣的都市,诸如巴黎、布拉格,甚至包括翡冷翠,因为他们封闭了自己,因此限定了他们的世界。但是,阿尔及尔却像一张嘴或一处伤口似的,敞开在苍穹之下。在阿尔及尔,人们眷恋那些平凡无奇的地方:每条结尾、的海水、明媚的艳阳,以及土著的健美。此外,始终不变地,阿尔及尔恬然地献出它的美丽,同时散发出一种奥秘的芬芳。——阿尔贝·加缪  相似文献   
28.
黑与灰白交错的卷发,波西米亚海盗款的圆形银耳环,柔和了一张刀刻般的脸庞——这面部轮廓受控于他独特的眉骨和贵族式的鼻子。他微笑或者大笑时,总将眼角放射状的刻痕推向明处,而将深邃的眼眸藏在眉骨下的阴影里——这种眼神,出现在《布拉格之恋》中,出现在《我的左脚》中,出现在他自1971年至2007年的25部电影中,可以放倒任何女人。  相似文献   
29.
一 并没有想去德累斯顿,我们想去的是美丽而浪漫的布拉格. 坐柏林城里的S-Bahn线路去中心火车站,却在Bellevue站停了下来,时间一长,我们才发现站台上有些异样.有几个人在匆忙奔跑,有人在嚷着,好像是在发命令.但是整个站台还是空空荡荡,没几个乘客走出车厢张望,也没人像我们这样焦急地打听.  相似文献   
30.
万京华 《百年潮》2012,(5):63-69
正新华社第一批海外分社始建于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已先后在香港、伦敦、布拉格和平壤建立起四个海外分社,参加创建工作的同志主要包括乔冠华、萧贤法、黄作梅、吴文焘、丁雪松、刘桂梁等。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