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赣江流域商时期存在着东西二元对立的文化格局,其东部地区分布着万年文化,西部地区则历经了文化中心的时空更迭。早商一期至中商三期,赣江流域西部地区分布着以石灰山遗址为代表的石灰山文化,文化中心在赣西北;晚商阶段,该区域分布着以吴城遗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文化中心在清江盆地。赣北地区文化格局的形成或与资源相关,对资源背景下的社会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陈瑞 《史学月刊》2007,(3):86-93
明清时期,在徽州社会中形成了对朱熹及其《家礼》极端崇拜的社会风气。徽州宗族多依据《家礼》进行本族内部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同时还十分重视对礼仪的执行与监督,旨在以此实现以礼治族、维持宗族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邵雍 《史学月刊》2007,(9):131-134
《谨遵圣谕辟邪全图》系周汉所作。它的产生和传播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力量对西方外来天主教会势力的极端鄙视和仇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传统的儒佛道文化与西方基督文化的一次激烈的抗争。最早注意此事的是台湾中研院的吕实强,他在《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期上发表的《周汉反洋教案》中说,英国国家档案馆存有一本《辟邪全图》或称《天猪叫》,共32幅。湖南学者刘泱泱在《周汉反洋教述论》中说,英国国家档案馆存有的那本“尚未能获阅”,他过眼的是湖南省图书馆馆藏23幅,加上其他出版物中的4幅,共27幅。  相似文献   
74.
党、革命动员和地域社会:论中共河北党组织(1928~193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 《史学月刊》2007,70(12):70-77
大革命失败后,河北区域的中共党员数量急剧下降。由于国民党势力的打压,党的发展重心不得不转移至农村,党员的社会构成也由以学生为主变为更加多样化;党的大多数支部有名无实,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经费短缺,上下级组织间信息传递迟缓。因此在白色恐怖下其生存境遇相当艰难,屡遭重创。另外中共在河北区域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其欲动员的工农群体,自身资源短缺亦是一重要因素。在基层,革命斗争往往异化,阶级革命经常与地缘亲缘多种因素相互缠绕。  相似文献   
75.
李玉洁 《史学月刊》2007,(11):122-125
耻辱观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当人们在社会上的贫富强弱尊卑的差别出现以后,强势群体向弱势群体施辱,就使弱势群体感到羞耻。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对待耻辱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态度,即有不同的耻辱观。儒、道两家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他们的社会人生观也截然不同。今就儒、道两家的耻辱观进行比较研究,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仁和方家。一儒家学派的耻辱观礼、义、廉、耻皆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把“耻”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  相似文献   
76.
敦煌文献记载,敦煌地区寺院每年都举行盛大的行像活动."行像"亦称为"行城"和"巡城",乃指庄严佛像用宝车载之巡行城乡,以纪念悉达太子出家的一种佛事活动.就敦煌行像活动的研究,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罗华庆先生在<9至11世纪敦煌的行像和浴佛活动>中对中土行像活动起源、历史演进及敦煌地区的行像活动做了考察,指出敦煌行像活动具有浓厚的政权色彩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77.
《佛教与回鹘社会》(中译本)2007年5月在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作者茨默是德国著名的回鹘文专家和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回鹘文文献刊布者和研究者。作者以其渊博的知识,兼通多种语言的优势和直接占有柏林藏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文书的有利条件,除引用大量已刊布过的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外,还引用了不少尚未发表过的回鹘文资料。  相似文献   
78.
本书循晚清、民国创建、五四新文化运动、1921-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与分裂这一历史线索,探究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萌芽、兴盛和衰落过程,分析了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既说明了无政府主义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民主思想的一个源头,又指出它同时也是革命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在中国革命思想发展中的贡献做了充分阐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9.
二战后匈牙利的通货膨胀与巨额纸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涛 《中国钱币》2007,38(2):66-69
特大面值的纸币往往是恶性通货膨胀,特别是大规模战争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的产物,意味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崩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恶化。由于其面值巨大,社会流通环境恶劣,一般流通期也十分短暂。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普通收藏者和钱币学者收藏研究的热点,除了面值巨大的奇特之处外,我们更能通过它们透视那些动荡的岁月。  相似文献   
80.
明清民俗与物流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忠  柳进 《民俗研究》2007,(2):215-218
我国历史悠久,在人民的传承文化中逐渐形成了最贴切生活的一种文化——民俗,我国古代民俗可谓丰富多彩——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很多民俗一直沿用至今,或与今天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