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体现了以往社会救助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党的诸多特色,诸如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隐隐约约闪烁着以统一调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时代社会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面对失业和人才需求关系的矛盾,城市失业知识分子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北京市的失业知识分子虽人数不多,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为此,北京市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从首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首都建设的人才需求出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失业知识分子进行了必要的社会救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3.
徐启隆 《区域治理》2022,(1):161-164
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熟人之间好办事"的价值理念,在熟人社会的大环境下,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并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到双重关系这样难以处理的伦理困境.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双重关系的定义进行分析,并以实际的案例,对双重关系的伦理困境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双重关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避免和处...  相似文献   
124.
倪婉瑛 《区域治理》2022,(14):217-220
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再度引起社会各界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注.人口老龄化加剧说明我国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长期的任务.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5.
126.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24,(2):16-29+157
朱元璋建立明政权之初,在意识形态和权力实践领域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读书人,既包括“士大夫性”读书人,也包括“庶民性”读书人。因此,洪武礼制改革的首要目的是借此重塑国家正统性和合法性,以期获得读书人对新生政权的支持。此外,两宋时期以读书人为主体的士绅阶层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势力,洪武礼制改革也可以视为国家权力与社会势力争夺权势的手段和策略。明初洪武礼制改革,开启了王朝国家走向民间社会的新局面,亦成为明中后期礼俗互动机制和礼教社会形成的政治渊薮。  相似文献   
127.
本研究利用田野调查所搜集的水井碑刻及访问材料,考察了明清以来山西、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的水井习俗,勾画了北方乡村生活用水的情境。通过水井制度研究表明,北方乡村水井在建构社区空间、规定社会秩序、管理社区人口、营造公共空间、影响村际关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水井制度突出了地缘关系,反映了北方乡村社会的特质,对之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北方传统乡村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8.
改革开放后,中国近代史研究发生了大转型,其根本原因虽是改革开放的时势使然,但亦不可忽视有一批率先与时俱进、锐意开拓创新的著名学者发挥重要倡导和推动作用,其中的重要一员就是王庆成。王庆成以其所在的重要职位、所具有的广博视野和学识,一方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改进太平天国史研究、开创社会经济史研究,号召社会史研究;另一方面更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提倡设立城市史、近代化等新领域的课题,并得到全国学界热烈而广泛的响应。由此,他不仅开拓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而且使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题从先前的只有反帝反封建一个,改变为另有近代化与之并存的两个,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大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9.
《攀登》2021,40(3)
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呈潮涨潮落之势。近年来,西方提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历史虚无主义又在中国重新泛起。为了更好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本文从演变过程、本质内涵、危害和策略几个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0.
湖北人为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作出了比较多的贡献,被视为中共"一大"上的"湖北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应该在辛亥革命后十年间武汉地区的社会土壤中寻找。在政局动荡、民生凋敝的环境下,董必武、恽代英等探索着救国救民之路。媒体的发达与教育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为他们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工商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的结合为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董必武、恽代英等都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征途。因此,湖北成为中共早期组织创立的六个地区之一和重要发祥地,在"一大"上出现"湖北现象",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