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颜杰 《旅游纵览》2012,(11):54-57
<正>在丽江第一次听说"拉市海"这个名词的时候,心里一直质疑是不是对方说错了,应该是"拉海市",一个城市怎么叫"拉市海"呢?当朋友把地图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那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一片位于茶马古道上的美丽湿地。  相似文献   
122.
"那里有一个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的戏台、马馆、寺庙、寨门。"……如今的茶马古道也许更多的只是存在于史书记载和遗迹、遗址中,但沙溪作为生命力长久的沿途古镇,却一直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23.
米玛 《中国西藏》2010,(6):80-83
芒康县作为西藏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境内的第一站,是川、滇、藏文化的交汇区。近年来,随着“茶马古道”旅游黄金线的兴起,这里的盐井盐田、曲孜卡温泉、澜沧江峡谷等独具特色的景点景区一一被人熟知和热闹起来,而在这种繁华景象中有一条“茶马古道”重要通道却被人渐渐遗忘,这里就是连接“茶马古道”澜沧江两岸的唯一一座古桥——措瓦乡境内的扎西达桑桥。  相似文献   
124.
税晓洁  翟东风摄影 《山茶》2010,(10):I0046-I0055
唐蕃古道这条延绵2500多公里之长的汉藏要道,如同一条飘摇1300多年之久的纽带,连接着汉藏文化,古道在三江源区的这一段,既是一路上最艰难.最恶劣的一段路程,同时也是纷争,和议、交流、变化最频繁.最密集的地区,但上千年来,这里仍然坚守着藏文化中最核心的游牧文化,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区,寻找这份坚持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5.
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到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古代甘肃在各个民族之间的贸易交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唐宋时期的茶马贸易,主要在甘肃地区与藏族之间进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宋时期甘肃境内茶马互市的基本情形、形成原因以及茶马古道在甘肃境内的线路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6.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部,是一个地貌、气候、生物、民族、文化等丰富多样的省份。全省国土面积59.47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4%,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571万,有25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7.
茶马古道的范围茶马古道范围的划定必须首先从“茶马古道”概念的确认开始,而后者又有狭义和广义。狭义的茶马古道指的是起于今天的云南、四川等传统茶叶产区,在传统的茶叶贸易中用马帮等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和其他传统茶叶市场,以  相似文献   
128.
茶马古道应是随着人类的迁徙和物资交易的逐步扩大而逐步形成的。同时应当指出的是,政府和西南地区的茶马贸易只是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商业往来,而政府无论如何都不会在没有任何民间商贸往来或没有清晰交通线的基础上进行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129.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06-106
2010年4月1日,由澳门民政总署主办,云南省文物局、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千年印记——茶马古道风情展”在澳门卢园茶文化馆揭幕。此次展览是中国乃至海内外首次以茶马古道文化为主题而举办的,也是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保护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澳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表明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宣传掀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0.
从西周起,西安与洛阳之间的路作为两个都城之间的大道,在诗歌中成为政治清明的象征;东周时期,这条路支撑起秦国并吞天下之心;汉唐之际,它又一直担负着东西二京的交通,成为帝国的重要轴线,又因地势险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