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曹毅,字元仲,魏帝曹丕之子,母甄夫人,继曹丕为三国时期魏国皇帝。幼时好学多识。深为曹操喜爱。年十五时,封武德侯。及魏立国,进爵为平原王。其母甄夫人因失宠而怨言.被魏帝赐死。曹毅亦受牵连,遂深居宫室,杜绝一切朝臣,不问政事,潜心读书。黄初七年(226年)魏帝病重,乃立曹毅为太子。  相似文献   
82.
现存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的元代《真定路十方万禅寺庄产碑》,主要记述了寺院庄产,但从其碑文可分析出,万禅寺创立于唐代,宋代为十方寺院,元代与临济宗的海云宗师有一定关系,曾是一座规模可观、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临济宗寺院,元后期逐渐衰落。此碑对研究正定佛教寺院情况和临济宗的发展传承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3.
公主八岁半     
公主管我叫姑姑,今年8半。出生不久就刁蛮任性.靠撒泼耍赖和甜言蜜语所向披靡,欺负小朋友。  相似文献   
84.
马赛屏 《中华遗产》2011,(3):116-133
两个曾不约而同采取闭关锁国策略的政府,两个同样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国度,此时此记得却被一艘不起眼的三桅帆船联系起来。几位踏浪而来的“遣清特使”饥渴的眼睛,看到的不再是心目中强大的“文化母国”、“天朝上国”。  相似文献   
85.
政策与人性     
正这是春秋时期的一则故事,属于孔门往事。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出生在卫国,比孔子小三十一。子贡经商成功,所到之处与王侯分庭抗礼,是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人。《孔子家语》里记载了一件子贡和孔子的故事:鲁国鉴于很多国人成为各诸侯国的奴婢(当时称作"臣妾"),所以制定了一条法律,凡是有人  相似文献   
86.
正马麟童(1912—1952),出生于苏北滨江口岸码头工人兼武术之家。幼年随父练习拳棒武术,11进广州童子团(马戏团)学杂技,15因父思子,将他带回上海,进淮剧武家班攻文武老生,25名扬上海。1946年,他创建民间职业剧团——麟童剧团,1949年定名为麟童淮剧团,1952年升格为上海淮剧团。他演唱气质豪放,胸腔共鸣饱满,唱腔的句尾常常以下滑音处理,自创了风格独特的淮  相似文献   
87.
邓飞 《考古与文物》2014,(1):112-115
在甲骨卜辞中,"今来"可以用来修饰"干支"、""、"秋"构成"今来干支"、"今来"、"今来秋"等时间表述形式。学界对这一组时间表述形式的意义的讨论仍在进行之中。我们通过系统的考察,除了需要作一些修订外,认可陈梦家"今来"的基本论证。在修饰"干支"时,具有"今"和"来"的意义,用来指称10日以内且与占卜时间不同在本旬的干支时间。修饰""、"秋"时,可能只具有指称10日内时间的近指引申意义,表示接下来的""和"秋",从而与"今"、"今秋"意义重叠,所以"今来"、"今来秋"类时间表述形式少见。  相似文献   
88.
袁世凯出生时,正值剿捻前线传来出兵大捷、凯旋班师的消息,再加上袁氏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辈序,父母就给他取名世凯。谁家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啊,所以,袁世凯8时就被送到济南,拜举人王志清为第一位启蒙塾师,11时又被送到扬州,师从王伯恭学八股制艺。谁知,袁世凯到20时,先后两次乡试不中。在科举考试中,两次不中的人有的是,但袁世凯却觉得丢人,  相似文献   
89.
礼馍是一种面食艺术,是用面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也叫“面花”、“花馍”,是黄河流域汉民族民间在时节日和人生礼仪等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样物件,它普遍流行于我国以吃面食为主的北方。在许多地区,人的一生不断与其结缘,而面花也深深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90.
刘晓峰 《民俗研究》2005,(3):217-230
中国古代时节日中,存在着一个由正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结构而成的一个特殊重数节日序列。尽管有关古代时节日的研究著作中,很多人都注意并提及这一重数节日序列,对这些节日的单独个案做的研究更多,但很可惜把这一序列自身做为研究对象加以讨论者在国内尚未看到。首先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池田温曾作《中国古代重数节日的形成》一文,对此特加阐释,成为本文唯一的先行研究。堆很可惜的是,他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基本停止在时间断定上,没有从时发展史本身的内在变化这一角度对此再作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做为中国古代时节日体系的一个重要现象,非常有必要把重数节日序列做为一个整体做一综合研究,通过对其形成过程、形成背景、形成原因的综合探讨,来把握中国古代时节日体系发展内在的历史逻辑及其内在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