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海的河湟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传承着包括岁时民俗在内的众多民俗文化。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观测天气变化,根据寒暑冷暖安排各自的生产和生活的习俗。过去农村有“立杆测时,燃香记时”的做法,如在平地上立一根木棍,当木棍和其阴影对齐时,就到吃中午饭的时间;在村与村轮流浇水时,根据各村地亩数的多少确定燃香株数,由水利委员或公众推举的公平人燃香守候,将预定的香株燃完时,发令更改水口(位)。岁时民俗中的记时一般以农历为准。  相似文献   
22.
增城畲族村地处荔城东部罗浮山西北麓秃岭坳,有通坑、下水、榕树下三个自然村,据2000年人口普查有296人,这里有其独特的岁时婚葬习俗与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23.
汉代的非单棺墓,即同穴多人葬,包括有亲缘关系的合葬墓和非亲缘关系的主仆同葬墓。本文所论非单棺墓,为有亲缘关系的合葬墓。这类墓葬的考古年代学类型有同时合葬和异时合葬两种形式。同时合葬因迁葬或同时丧亡而形成,异时合葬则由于先后丧亡因而先后入葬形成。异时而葬的合葬墓,墓主葬入的时间虽有绝对的先后,但因考古学研究方法的特性,对先后葬入的随葬品的考古年代学分期,会有同一时间段或不同时间段两种结论。对于非单棺墓葬的研究,我们首先要重视资料报道的准确件,其次要以对单棺墓葬的分析作为研究的前提,此外要注意辨析同一墓葬内和不同墓葬间不同器物群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但对这段付出极为沉痛代价的历史,至今尚未有科学的总结。比如,对前苏联历史中许多问题,由于斯大林时期对联共党史的篡改,许多是非至今若明若暗。我们这些建国前后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对苏联的了解多来自一本教材,那就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本书现在当然已毫无影响可言,在书店和一般图书馆中已不易找到。但对我们这些老共产党员来说,  相似文献   
25.
夏天的思念     
正烈日炎炎,窗外却绿树成荫,唤起了我对奶奶的无限回忆。我的奶奶很普通、很平凡。每次那些很贵的菜,她从来都不舍得吃,即使我们回去得很晚甚至不回去,她总是一留再留,一直留到我们去的时候,她就像捧宝贝似的从冰箱或柜子里端出来,让我们多吃点儿。看着那些树,让我想起和奶奶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让我看到每一个和奶奶生活的画面。此时此刻,睹物思人,我又怎么会忘记奶奶去世的那一天。那是一个下雨的夜晚,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不停,像是老天爷  相似文献   
26.
张卉 《四川文物》2016,(4):57-60
郭店楚简《穷达以时》有"吕望为牂棘津"的文字。"牂"为系船木桩,反映了吕望在遇文王之前,曾为渔夫,系船垂钓,以待时机之事。"牂"在传世文献中又写作"臧"或"藏",是豳国境内地名,棘津为此处一渡口。  相似文献   
27.
丁东 《炎黄春秋》2016,(4):9-10,6
正一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5月26日,陆定一在怀仁堂讲话,进一步阐述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从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是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的政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科学、繁荣文艺的方针。  相似文献   
28.
党项羌在“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无文字,但候草木以记岁时”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期,音乐载述着他们迁徙、发展、壮大的历史;西夏在它立国的近二百年时间里,音乐载述着他们的生产,载述着他们的信仰,载述着他们的理想,载述着他们的情感;宗教崇拜中的祷辞咒语、丧葬中的哀吟哭诉、婚宴上的欢歌漫曲,都是他们的生活历史。从一个角度说,音乐是他们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9.
向继东 《炎黄春秋》2005,(11):72-74
因为电视剧《走向共和》连播的缘故,晚清人物李鸿章又成了人们争议的话题。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作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  相似文献   
30.
余云 《江淮文史》2009,(6):155-158
1985年5月,我陪孙起孟同志(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在休宁县齐云山参观。孙老1911年出生于休宁,9岁时离开故乡,此后就一直没有回来过。尽管人世沧桑几十年,然而孙老依然还会说地道的休宁地方话,这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