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0篇
  2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65年前,我走进同济堂,两扇大玻璃门对开,两边有着直达房顶的大玻璃窗,进门后是一个大厅,房顶有几个明亮的大吊灯,厅里摆着若干长条藤椅供看病取药者歇息……  相似文献   
42.
雨竹 《神州》2012,(10):83-89
黄绫作衣、纸张古雅、翠墨斑连、珍同拱璧,这琳琅旧物映入眼帘,古香古色的气韵便不绝如缕地四周弥散。东洋砍樵、西洋伐薪,只为寻觅古籍春秋的盎然之气。青灯黄卷里,历代学者、藏书家观形揣意、察色品味、点检嗟来,对"神采隽奕"的古籍善本倾注心血,其中以清末张之洞的阐  相似文献   
43.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有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王献唐题跋本《中说》一书,书中题跋未收入王献唐《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编,题跋记述了是书的递藏情况并对其真伪有所辨析,但题跋中王献唐称此书为“元书坊刻本”,与《名录》公布之“明刻本”不同,通过对王献唐题跋的详细考辨,与前修书目所著录以及现存于世诸多版本的比对,确定此书...  相似文献   
44.
鲁玲 《沧桑》2013,(1):61-62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山西历史上晋藩集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也是明代中期法帖佳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部法帖的成帖过程和内容择选等,探讨帖学在明代中期的发展情况,再一次证明应该给予《宝贤堂集古法帖》在中国帖学史上重要的地位和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45.
清代广西刻书的兴盛,还以家刻本、坊刻本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家刻本,又称家塾本、家宅本或书塾本,是指私人主持或出资校刊的图书,其目的是为满足私家读书、藏书之需要,并不以营利为本,偶尔出售也只收成本。家刻本的刻印者多是官僚、地主、富绅等家业殷实者。他们有的刻印家集,宣扬祖德,以示门第高贵;有的刻印乡邦文献,选辑邑文,以示地望之不凡;有的搜罗佚典秘本,校刻行世,以示学问之博雅;有的代官场名流刻书,以利名人荐举;还有更多的是为读书做学问而刻,为发表个人著述而刻,为收集师友著作而刻,  相似文献   
46.
圣母进堂教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海林境内留下的历史建筑。其结构独特,造型精美,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在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中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九处"工业遗产"之一,是支撑横道河子镇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历史要素。圣母进堂教堂的形制特点与历史影响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7.
上海图书馆与宁波图书馆各藏有一部阮元辑《两浙輶轩录》的稀见残稿本。该本较之《两浙輶轩录》嘉庆刻本与光绪十六年浙江书局重刻本这两部常见刻本,差异甚大,主要表现在诗人、诗作、小传、文字、编排方式乃至其他信息等方面。它应是阮元主持编刻《两浙輶轩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产物,成书时间约在嘉庆三年(1798),后因阮元官职调动而未能及时编定刻印。其中既包含大量刻本所无的诗人、诗作、小传乃至其他信息,又可据以考察该书编者的诗学取向与编纂模式,文献价值相当高。  相似文献   
48.
曹敏 《东方收藏》2022,(2):20-25
<正>河北博物院现藏古籍2100余部35000余册,包括明刻本80余部900余册、清刻本1500余部28600余册、清拓本6部50册、民国古籍500余部5400余册。其中,有一册民国时期日本出版的画册《四王吴恽》,内容考究,印刷精美,反映了清代绘画在日本备受瞩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49.
杨子江(1918~1998),原名杨焕堂,曾用名杨里华,广东中山人。改革开放之初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的扬子江,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早期的革命经历,也令人印象难忘。他自幼天资聪敏,记忆力过人,平时博览群书,广泛吸取文理各科知识,使其青年时代就显得富有才华。1936年夏,杨子江高中毕业,参加全省高中会考获得中山县第一名,受到县教育局长的召见,并要给予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