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丝绸之路》2012,(13):79-79
据悉,陕西将于未来五年实施旅游业提升计划,重点打造“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总体形象。 陕西作为旅游大省,其旅游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据介绍,2007~2011年陕西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6.18亿人次,年均增长21.13%,旅游总收入累计4187.15亿元,年均增长25.89%。2011年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相当于陕西省GDP的11.04%,占第三产业的26.7%。其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2.
阳朔山水     
田瞳 《丝绸之路》2012,(11):62-64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水也成了我们多年的向往。今天,这幅瑰丽的山水画终于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相似文献   
43.
仁、智、勇三者合为一体,构成人的实存生活状态,形成城市文明的时代风尚,成就知行合一、文质统一、天人合一的人文生境。气候之清凉,山川之秀美,人民之勤劳,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存和生活的世界,也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城市文明精神。贵阳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西部城市,完全有可能在精神上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44.
中国山水画哲学精神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香石 《神州》2012,(5):28-29
道家精神为中国艺术的精神,中国山水画就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道家思想自起源发展,它逐渐在中国古代文人文化中,和儒家文化一道起统领作用,宗炳最早把老庄之道和山水画联系起来,因此画和画技皆"道",后人称画:"非画也,真道也"。  相似文献   
45.
Delia 《世界》2011,(9):150-154
作为纯会员制的高尔夫球会。在济州九桥500名会员的名单上几乎囊括了所有韩国最具权势,抑或是最具财力的人。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46.
1347年冬,富春江畔庙山坞,几间简易小木屋组成一所名为"小洞天"的世外别院,在重重山溪荆莽间、在竹篱笆围绕中渐渐成形。小院中,一道一僧"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又"或登眺,或凭栏",恍然已"不知身世在尘寰"。道士名叫黄公望,和尚是他的友人无用禅师。  相似文献   
47.
大金湖是泰宁的一面镜子,镜面中折射出大自然恩赐的山水景观。湖水依山停居,丹霞傍水生姿。一叶扁舟,泛波其间,尽览湖山之美。坐在舟中逐波观赏丹霞,仿佛浮舟拖着丹霞行走。湖中丹霞岩峰如矛,岩柱如杵,岩锥似笋,孤岩若堡。更有丹霞红墙回护岩塔,幻化万端,冠绝东南。  相似文献   
48.
刘晶晶 《神州》2013,(20):24-24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批充分挖掘本土地域文化、展现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旅游演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登场。本文试从“印象”系列区域文化要素的运用、项目创意以及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国内其他旅游演艺项目的发展和模式变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徐丽 《风景名胜》2013,(10):134-137
中河北接运河主河道,从水星阁起开始笔直南下,穿城而过,又接龙山河而与钱塘江相会。中河与龙山河的分界处,立着一座横跨河两岸的古城门——凤山水城门。在杭州城一次又一次的旧城改造和新城扩张中,拆除了原有的水、旱城门,至今留存下来的就只有凤山水城门了。  相似文献   
50.
清初画家黄向坚作有描绘滇黔风光名胜的山水册页,至今在国内存有数册,皆题名《寻亲图》。据清代张庚《国朝画征续录》上卷云:“黄向坚,字端木,吴人,父孔昭以孝廉作宰滇中姚江,道梗不得归,向坚徒步往寻,涉历艰险周遍于瑶僮之地……始遇二亲,盖自顺治八年十二月出门,至十年六月归里。”黄向坚此举,跋涉千山万水,历时两载,后自号“万里归人”并将其途中所见云贵奇险之景,绘作成册,单独成轴的也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