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志山 《世界遗产》2010,(4):68-73
<正>10月15-18日,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潍坊木版年画,土圪塔手工布鞋,黎侯虎,剪纸艺术,二毛皮棉袄,蛋画艺术,西藏藏香,苗族银饰,土家族织锦,糖画艺术,唐三彩……等等,来自全国622项非遗项目、277名"非遗"传承人亮相泉城,向观众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32.
本文根据考古学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山东地区古代墓室建筑装饰、题材内容、艺术成就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3.
李晓峰  李铭  张雯 《收藏家》2009,(12):3-8
在新中国60华诞和全运会举办之际,济南市博物馆推出济南重要考古发现特展。展览由济南市文化局、济南市文物局主办,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济南市博物馆承办。文物展品为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博物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济阳县博物馆、章丘市博物馆、长清区博物馆等单位提供。  相似文献   
434.
<正>观山是山,是本真;观山不是山,是境界。趁着山色未燃,秋风正爽,去选一座心中的名山——相约在老地方。泰山,男人的山从山东泰安回来,我对儿子说,你应该去一次泰山,最好是一个人去,因为那是男人的山,如同长城。当  相似文献   
435.
傅斯年是近代山东的名人之一,由于敢于直言、疾恶如仇,被时人称呼为“傅大炮”。1937年7月,在全民抗战热情高涨的形势下,国民政府成立了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成立后,傅斯年先是作为社会贤达被遴选为第一、二届国民参政员,继之又作为山东代表当选为第三、四届国民参政员,参加了国民参政会的重大活动,见证了国民参政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436.
晚清山东的官赈救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山东灾荒严重,灾荒发生后,清政府即派官员赴灾区勘灾,审户,实施救治。当时主要采取施赈、调粟、养恤、除害、遣返灾民回籍、赎地贷给籽种、蠲缓赋税、禁止酿酒等善后措施,以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办理仓储、开垦荒地等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对救治晚清山东灾荒发挥了积极作用。腐败的吏治使晚清山东官赈救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晚清政府毕竟担负了山东赈灾救荒的重任,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37.
王瑞霞  周麟麟 《文博》2009,(6):371-386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目前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438.
本文提出了玉米、番薯集中产区和一般产区的数量标准,探讨了清代至民国时期山东东部地区玉米、番薯的分布特征,阐明了玉米、番薯以竞争的方式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以及南方和北方的玉米、番薯不同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与南方的玉米、番薯发展模式不同,在北方,两种美洲作物以竞争的方式排挤了原有作物,并导致作物结构由多样性渐趋向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439.
许瀚(1797--1866),字印林,承袭乾嘉学风,在清代道光、咸丰之际,备受学界器重,而有“山左许瀚之学”之称。但由於身处山左,家境清寒,他的着述并未及时刊刻流传,因而近代学者对於山东曰照的许瀚比较生疏。200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将珍藏於山东省博物馆的《许印林遗书》的稿本、钞本,陆续收入《山东文献集成》予以印行,这对研究“山左许瀚之学”自是一大激励,不仅可以全面探讨许瀚在目录学、声韵学、校雠学、金石学、说文学等方面的成就,由此并得以了解近代山左学术发展之脉络。  相似文献   
440.
本文依据大量山东地方史志资料,深入分析明清两代山东进士的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论证了当时教育和人才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学校建设、当地民风的密切联系,揭示教育的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以为当下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