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所享受到的东西,都是创新的结果。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的。文中,主要就对创新对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让创新可以持续下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2.
刘芯妤 《神州》2020,(1):1-1
车行于高速路上,便转入一个出口,进入了丰顺的一个小村庄。很少有人来到这个村庄,这里与许多乡村一般,村庄中是弯弯曲曲的小道,随处可见的是田野与高高低低的山丘。但这个村庄,却又与我曾经到过的村庄有些不太一样。小道的两旁,总能频繁地看到分类垃圾桶。我仔细地观察起了这个村庄,不同于我记忆中的农村,现在展现在我面前的,是村民自觉地将生活垃圾丢入垃圾桶的图景,窄窄的街道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变得干净整洁。  相似文献   
73.
PSPL 调研法以人的活动为核心,通过对公众行为、活动以及人流量的数据统计,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时下的城市与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苏州陆巷为调研对象,对公众在公共空间中的交通通过量和静态行为进行据统计,基此对陆巷公共空间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为我国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74.
《西藏人文地理》2020,(2):44-52
平淡生活才是生命最后的本核,而生命本核中的童真,只有在爱的保护下,才会保持它最真实最透彻的样子。泽龙现在眼里的番茄,跟他们刚认识时一样,没有变化,仍然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我想去爬山。”2016年4月番茄第一次打电话给泽龙时,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飒得很。泽龙当时正在第一次去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他在电话里甩给番茄的回复是:你去登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十万块钱。  相似文献   
75.
康晶 《中华遗产》2017,(10):42-51
花灯里,有飞翔的乌,有奔跑的马,有舞蹈的人。这项古老的技艺,给古人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美妙感受。中国人让走马灯“走”了起来,不过,这样的科学灵感,往往只用在对生活美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76.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最初酝酿,是以1928年《民俗》周刊上有关民俗学性质等问题的讨论为起点,经过译介国外人类学派的著作到独立进行思考,当时的民俗学者形成了关于民俗学概论的一些深入认识。经过40年的停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民俗学恢复建设之初,民俗学概论的书写在接续历史的基础上取得了收获。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具有建设和规范的意义,包括"生活文化"的民俗定义和民俗文化分类体系都影响了众多民俗学者的研究和社会对民俗学的认知。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社会生活发生巨变之时,现有民俗学概论已滞后于民俗学研究的进展,所以需要及时吸纳在民俗学调查研究中形成的一些新思想和新经验,使民俗学概论的书写能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7.
当代中国由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等社会变迁,整个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正在普遍形成都市型的现代生活方式,这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也进一步导向了民俗学的现代转型之路。另一方面,都市民俗学曾备受期待,但由于缺乏新的方法和理论视角,止步不前;而定位于都市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民俗学研究,或有建构新的都市民俗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78.
王欣 《民俗研究》2017,(1):35-40
民俗学的生活世界,是以"胡塞尔生活世界"为基础,通过个体的身体感受来研究个体的生活世界。胡塞尔将生活世界看做是先于我们所有的实践、思想、本能而存在的先验前提,在此基础上,人类以文化语言、社会关系为中介,建构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的共通性。而民俗学者正是基于这一共通性来研究民众的生活与传承,理解并感受他人的生活。以关注具体生活状态、传统与个人性、身体感受为重点的表演理论体现了民俗学"生活世界"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79.
周星 《民俗研究》2017,(1):5-18
以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之久的经济高速增长、都市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巨变等为背景,当代中国发生了大规模和大面积的"生活革命"。普通国民以衣、食、住、用、行等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方式持续地处于变迁和重构状态,新的"都市型生活方式"已经初步确立并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生活革命不断改变着一般国民之日常生活的基本形貌,新的现代社会的"日常"也在不断地得以形塑和刷新。通过对当代中国已经、正在和即将发生的生活革命进程的初步梳理,笔者尝试为中国民俗学的现代转型提示明确的方向:亦即直面和正视当前中国城乡民众最为基本的现代日常生活,尤其要对普通百姓作为生活者究竟是如何在其各自全新的现代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人生的意义予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80.
服务于创意生活的博物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展览设计两方面。20世纪,欧洲和美国的博物馆原先丰富的实物展示逐渐被叙事展览取代,后者集空间、媒体、藏品和故事于一身,形成复杂的高感官体验。博物馆应该是一个拥有多样化复杂资源的集合体,为民众的创意生活服务。在服务于商业开发的社会下,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观念在渐渐消失。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博物馆的作用、责任和社会(或空间)形态。博物馆设计是一项社会艺术,建筑形态是对社会关系和多元经历的积极回应。以研究为导向的博物馆设计能推进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使之为我们共同的社会增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