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钟一  周涛 《世界》2004,(3):28-31
面对世界范围内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趋势的加剧,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出“高新区立市”牌,超前超强地实施投资环境优化战略、以资源聚集、产业升级和园区规模集约化为整体突破,拓展承接国际资本与产业转移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942.
袁方 《世界》2004,(5):58-59
在一个秋日里,我们一行6人受加拿大华人社团主席曹亚琳先生邀请,乘日航飞机开始了对枫叶之国——加拿大的考察.  相似文献   
943.
陈敏 《炎黄春秋》2004,(10):39-42
抗战有两个意义上的抗战,一个是金戈铁马的疆场格斗,一个是使节穿梭的外交搏杀。如果说前一个抗战发端于七七事变,那么后一个抗战则要早得多,至少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已逐次展开。而在后一个抗战逐次展开的最初阶段,最重要的战场竟然不是中美日三角外交,也不是中苏日三角  相似文献   
944.
旅游规划与人文关怀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春宇  叶文 《人文地理》2004,19(3):89-92
追溯旅游规划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人关怀在不同时期所得到的重视程度。现代旅游规划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和趋势,更加注重“人关怀”的运用。但“人关怀”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必须以“环境和谐论”为指导思想,通过一些具体方法和手段来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关爱。通过旅游过程,使得主客双方共同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如何珍惜自然资源,融入自然环境,与之和谐相处;游客通过旅游而在精神、审美、知识等等价值观上的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945.
本通过分析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化特征和耕作业的兴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该地区新石器时期以来化发展受耕作业的兴衰影响出现了多次倒退的现象。并认为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是影响辽西地区早期化发展的本质因素。气候温暖期,定居的农业化昌盛;气候寒冷期,农业经济解体,只能维持低水平的简单畜牧经济。造成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本区耕作业衰落和化倒退的直接原因是5000aB.P.-4000aB.P.降温事件及铁器冷期寒冷气候的作用。环境因素的剧烈波动过程,阻碍了本区化与生产经济形态的正常演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946.
7位含金量颇高的技术专家以1元人民币的年薪“许身”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这条新鲜出炉的消息引起本报关注。  相似文献   
947.
《华夏人文地理》2004,(5):50-51
“你先去选餐吧!”说完这句话,范姐就清失了。  相似文献   
948.
马丁·麦乐西与美国城市环境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丁·麦乐西教授是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曾经担任“美国环境史学会”(1993-1995年)、“公共史全国委员会”(1992-1993年)和“公共工程历史学会”(1988-1989年)的主席。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功能发挥以及具体的历史研究成果等方面介绍了他的城市环境史成就。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马丁教授的访谈,他就城市环境史与农业生态史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技术在城市环境史中的作用、环境正义运动的性质等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另外,本文在注释中附有朱尔·A·塔尔教授对相关问题的简要回答。  相似文献   
949.
史前人类的居住方式大致经历了树栖、天然穴居、季节性人工营地、定居性人工聚落等几个阶段 ,最终实现了由林地、山地到阶地平原的居住地转移。人工建筑始于壁顶一体的地面式窝棚或帐篷 ,地穴式或地面式土木乃至木结构建筑标志着壁顶业已分离 ,夯土墙、土坯墙以及窑洞式房屋显示出土木建筑技术更趋成熟。而居住方式与建筑材料技术的发展演变往往是因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作用而导致的 ,充分揭示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与居住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50.
不同的祭祀方式已显现出良渚文化时期社会上下层群体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