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吉安是川剧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作家,他从20世纪初开始撰写川剧剧本至1924年逝世,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川剧剧本和20多个扬琴曲本,传唱蜀中达一个世纪之久,他的剧作数量之丰、水准之高、生命力之强,不仅在当时的川剧界堪称翘楚,就是在百年后的今天也无出其右。他的剧本被川剧艺人尊称为“不可移易一字”之黄本,由于“黄本”的出现,川剧才开始拥有了一大批质量上乘、地方特色鲜明且具有川剧独立品格的剧目。  相似文献   
22.
建国以来,文艺界有两位特别著名的“人民艺术家”:一位是作家老舍,另一位就是赵丹。赵丹有论述表演艺术的《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两部专著,阐明他所创造的“赵氏体系”理论,在戏剧电影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思想文化界,却更看重他临终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那篇短文:《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相似文献   
23.
东方先锋剧场不难找,尽管排在京城小剧场的队伍里,却不像其他小剧场藏在某个巷子或者某个院子深处,人要穿过胡同,与溜着狗或者扇着蒲扇的大爷大妈擦身而过。剧场在东方新天地靠近银街口的地方,那片大体量玻璃幕墙煞有介事地一路张扬着从王府井步行街南口横到了东单银街口。其实,当年那条街改叫“银街”之初,并没有眼下银桥飞架的飞扬眉目。  相似文献   
24.
《神州民俗》2007,(8):30-30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剧形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瑰宝。东莞木偶戏演的是粤剧。清光绪年间,大朗木偶剧团远近闻名。二三十年代,组成“新世界木偶班”长期在广州先施公司等演出。“新世界”的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5.
黄萍 《神州民俗》2007,(7):62-63
文章通过分析少儿戏剧艺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少儿戏剧艺术教育的思路,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万明 《郑和研究》2005,(1):30-36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盛事,这一盛事在有明一代广为流传。对此,学者们经常引用的是钱曾所云的一段话:“盖三宝下西洋,委巷流传甚广,内府之剧戏,看场之评话,子虚亡是,皆俗语流为丹青耳”。从这段话里我们知道,在明朝内府上演的戏剧中,有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除了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这部著名的小说以外,还可能有明代剧本传世。可惜的是,  相似文献   
27.
在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风吹拂之中,人们进入了1957年。像田汉、翦伯赞这样的大人物都在为戏曲打抱不平了,像《戏剧报》这样的刊物都在为自己说话了,业内人士怎地不兴奋?那些肚子里有玩意儿的名演员,就不只是兴奋,他们从心底生发出一股冲动——诉说的冲动,  相似文献   
28.
林岷 《北京文史》2009,(1):35-41
中国戏曲和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同被称为古代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其中唯有中国戏曲历经千载,几度沉浮,而今依然方兴未艾,充满生机。“京剧”是外地观众对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兴盛的“康雍乾百年盛世”时期,诞生于古都北京的剧种的爱称。它不但为中国人民所乐于观赏,而且远播海外,风靡异域。更有一些外国朋友,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学习中国这一“古老完美而正规的艺术”,乃至粉墨登场,亲身体验中国戏曲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9.
何平 《贵州文史丛刊》2003,(2):59-61,30
对贵州梆子剧的发展情况作了介绍,从清朝中后期的兴盛到衰落,民国时受到排挤,以及解放后贵州梆子得到重视,在挖掘整理剧目、组建戏剧队伍、艺术人才的组织、表演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伶工学社、更俗剧场、梅欧阁、《公园日报》,对中国传统戏剧进行了包括剧场建设、人才培养、表演艺术等方面一系列的革新,对于戏剧改革,他的主张与思想都付诸于创办戏剧事业的行动中,并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