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彭传杰 《文史天地》2006,(10):60-60
封建社会的才智之士,大都希望依附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本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管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还是“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甚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法不同,其意则一。即要找个能重用并善待自己的领导者以建功立业。至于如何取得“主公”  相似文献   
222.
马克&;#183;布洛赫的伟大声誉不仅仅建立在《封建社会》上,但能够让读者全面、系统地理解其封建主义理论者,则非它莫属。本文对布洛赫的封建主义概念做一点评析,希望引起大家对封建主义这一老问题的新关注。  相似文献   
223.
近年来学术界对"封建"及"封建社会"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敏兰 《史学月刊》2002,5(2):123-128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只有在西周时期才有封建制。从秦到晚清的社会不应被称为“封建社会”。在这一阶段,社会状况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也与斯大林所概括的以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有较大的距离。他们批评滥用“封建”的现象,并力图用新的概念来代替“封建社会”,用新的理论体系描述从秦到晚清的历史。一些学者还注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可以预料,关于封建社会的认识必将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24.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特指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对它的讨论,从20世纪30年代出现以来,迄今已经有大约七十多年的时间。其中,前50年的讨论,大体是在“五种社会形态”的体系之下进行的。可以把众多的分歧意见,区分为“三论五说”。三论是: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五说是: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相似文献   
225.
已经当上了皇帝,还要自封将军;放着皇宫不住,偏偏要住豹房。诸如此类,这个皇帝果然另类!  相似文献   
226.
胡桂梅 《收藏家》2014,(1):83-87
命妇,是封建社会中一特殊的女性群体,泛指有封号的命妇。历代封建王朝妇女的封号皆从夫官爵高低而定,唐以后形成制度。此后,虽经历了数次的改朝换代,但命妇制度始终沿用。  相似文献   
227.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古代社会也是在此终结,它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王朝,后人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清朝的出现使世界的进程倒退,其存续的两百余年,在科技、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方面没有任何的进步,另一些人则认为清朝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清朝的历史,根据一些具体史实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28.
在"封建"名实问题讨论中对"封建"概念的不同理解,说到底是承不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视西欧封建制为特例",氏族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模式只适用于西欧.列宁把"封建"拓展到其他地区和其他类型,是"泛封建论"的始作俑者.把秦以后的中国定为封建社会,就是"泛封建论"在中国历史上的贯彻;它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和西义,亦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我曾经撰文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趁<史学月刊>组织笔谈的机会重申我的一些看法,并作若干补充.  相似文献   
229.
作为一种宗法性的政治体制的"封邦建国"、"封国土,建诸侯"的"封建",和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封建"是有根本区别的.<"封建"考论>对侯外庐先生"语乱天下"一语的引用,是不全面的,因而并不符合外庐先生本意.中国秦汉以后直至明清的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封建社会的特点的论述.  相似文献   
230.
董杰  曹金发 《史学月刊》2008,(2):129-131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饮食娱乐业发展迅速,两都各酒店中的陪酒女郎数量众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原因复杂,并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