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81.
中国"封建社会"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封建"的本义与西义 汉语旧名"封建",本指殷周分封制度,又延及后世各种封爵建藩举措,还用来指涉与分封制相关的朝政、官制、人身关系、土地制度、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此为古时不刊之论.清代<皇朝文献通考·封建考>曾对中国古代"封建"作过总结性的论断:"列爵日封,分土曰建.  相似文献   
182.
<正>美在道南理窟武夷山不仅是洞天福地、人间仙境,还是理学名山。道南理窟,即理学荟萃之地。理学,即朱子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宋末至清代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美诸国。而武夷山是朱子理学孕育、形成、发展的发祥地。朱子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武夷山从学、著述、传教近50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等理学家在武夷山的活动,使武夷山成为最著名的理学名山。  相似文献   
183.
王秀玲 《收藏家》2007,(5):11-20
首饰是人们美化生活的饰物,是用贵重金属金银等材料制成的,再镶嵌珍珠宝石,可显示出佩戴者的地位和身份。佩戴首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人就知道用兽牙、兽骨、贝壳、海螺等作装饰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饰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美。到了封建社会,上层统治者  相似文献   
184.
明清两代是封建社会地方志编修的鼎盛时期,期间所修地方志书,不仅数量大大超过前代,而且志书体例更加成熟,从总体来看,志书质量也相对较高。对这一时期的方志编修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梳理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当代修志,当有所裨益。但由于条件及个人精力所限,难以尽览全国各地志书。本文仅对广州这一局部地区的志书编修情况进行解析,试图从中探讨明清两代广州地方志书编修的主要特点,以期为今日修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5.
王楚光 《世纪》2020,(1):88-91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乃为学府之称谓。国学者,国家之最高学府也,自先秦至明清,均为设置,国子监乃封建社会最后一所国学,其遗址至今仍保存京城之内。国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学术界流传了一阵,旋即沉寂。时隔近百年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又风云再起,大行其道,波及到社会生活多个层面,就连我这个早已退休的老头儿,也为之吸引,诱发出如下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6.
封建专制时代辅佐国君总理国家政务的官员宰相,是没有独立大权的。历朝国君都要控制宰相的权力,致使宰相制度多变与不稳,历朝宰相职务及权限,也各有不同,变化不定。变化频、无定职是中国宰相制度的一个极醒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7.
汉代,政治稳定,经济高快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巩固逐步走向日益昌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汉代继承秦朝统治中国达400多年,中国的古代文化面貌便渐渐地稳定下米,其金器、鎏金器的制作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8.
进入封建社会后,漆器以其造型多变,色泽绚丽,图案活泼而受到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尤其到了西汉时期,漆工艺更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统治阶级的需求,使其制作更加精美讲究,装饰手法也更加变化多样,“雕镌口器,万技千工,三参带器,金银文华,无一不妙”(《蜀都赋》)道出了西汉漆工艺的辉煌成就。同时,漆器器型日趋完备,并且广泛的运用到了人们文化、生活等的各个层面。耳杯,这种古代盛酒器,又被称为“羽觞”。  相似文献   
189.
晋南婚俗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所以在我国古老的封建社会,结婚礼仪也被视为“大礼”而受到特别的重视。结婚又是传宗接代的重要方式,因而,婚礼就显得更为重要。俗话说:“热闹不过打锣鼓,高兴不过娶媳妇。”故而,“拜天地”便成了婚嫁习俗中的顶峰。  相似文献   
190.
破除长期封建社会说 建立中华帝国史发展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昌五 《史学理论研究》2001,(1):39-46,I00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主要有两个发展潮流:一个是沿着所谓五种生产方式的构架的史学体系前进的,其中的核心是长期封建社会说,而由此派生的则是改头换面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尽管到了90年代,由长期封建社会说派生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因滑向自由化而受挫,实证主义思潮有所抬头,但并未改变长期封建社会说的框架体系。另一种思潮是:打破按五种生产方式为框架建立的中国史学体系,吸收法国年鉴学派为代表的西方新史学中的合理成分,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体系。这其中的关键是破除长期封建社会说,建立中华帝国史发展体系。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