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闻喜裴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声望显赫的名门望族和世家大族,起源久远,支脉繁荣。自秦汉至明清,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其人物茂郁如林,门第久盛不衰。特别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闻喜裴氏与三辅韦氏、汾阴薛氏、河东柳氏一起被合称为“关中四大姓”,见著于史册记载的人物比比皆是。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1],仅唐代裴氏家族就分为五房,出有宰相17人。又据修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的《裴氏世谱》[2(]以下简称《裴谱》)记载,裴氏家族先后出任宰相者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驸马…  相似文献   
122.
谭静 《文物世界》2009,(2):48-51
一、明砚的历史背景及审美趣味分析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今南京建立大明帝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一个由上层统治到下层活跃的变化时代。中国文人以及文人主导的封建社会由此产生了有意味的转变。与文人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设计、选材、制作在明代也发生了有趣的发展和演变。其中,砚因其特殊的材质和形态,得到文人墨客的特别珍爱。王云五在《西清砚谱》(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序中这样写到:“文房四事谓笔砚纸墨,文房所必资也。  相似文献   
123.
晚清重臣张之洞1889年调补湖广总督.1907年9月晋京人参军机.这18年间.除1894年、1902年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他一直驻节武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民族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张之洞目睹清政府的日益衰落,为了“补天”.提出了著名的“中体西用”,并在湖北实现新政。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的新政却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4.
孙兰英 《史学月刊》2004,(11):126-128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化政治化、政治化化的存在。化政治化是通过孔子的圣人化、儒家献的经学化和科举制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来保证儒家的独尊地位及其同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政治化化是指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通过不断的社会化过程,逐渐内化为政治共同体成员所奉行的价值行为准则。它与政治系统互为因果,是中国古代君主政治赖以生成、运转和发展的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5.
西欧中世纪依附劳动者的法律概念与经济实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欧中世纪的奴隶制和农奴制是布洛赫毕生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他在《封建社会》、《法国农村史》、《中世纪的奴隶制和农奴制》等作中,都做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在《封建社会》中,他揭示了一种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当时盛行的是一种基本而又非常简单的对比,一方面是自由人,另一方面是奴隶……  相似文献   
126.
一、银两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明后期的银两制度并不是由明朝某个皇帝诏定的一个制度而宣告诞生的。银两制度是经明后期数朝政府陆续颁定的一系列律令而构成的综合法规,其内容很广,主要包括以银两为法货单位;国家财政收支概以银两计算;规定白银货币的形制、分等、成色标准;规定银两与钱钞的法定比价等重要法规。其中,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基本确定白银本位货币地位的政策制度这两方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诞生的银两制度的要点所在。中国封建社会虽始终未能建立银本位制度,但在明后期,白银已成为当时社会实际经济生活中货币社会职能完备的  相似文献   
127.
袁成毅 《民国档案》2002,24(1):48-53
国民党执政初期,中国农村社会仍然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占据着主导地位,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延续的社会矛盾继续普遍地存在,同时,这一时期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农民的生存环境更趋恶化,中共加强了在农村的政治动员,农民暴动时有发生,国民党为了稳固其统治基础,缓解农村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仅以浙江省为例,简要地探讨国民党为缓解农村社会矛盾所作的努力及所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8.
清末新政期间东北边疆的政治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新政期间,在赵尔巽、徐世昌、锡良等人先后主持下,东北边疆进行了以调整官制和整顿吏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改革,结果,原来的军府制度被行省制度彻底取代。新的官制包括行政官制、司法官制、地方官制三个方面;此外,各省还成立了谘议局以及府州县议事会。东北边疆的官制调整是由军府制度向行省制度彻底转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官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官制合璧的产物,它还适应了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这一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国情,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是清朝“因俗而治”传统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9.
思乡不回乡     
王瑛 《神州》2008,(4):92-95
1997年2月19日21时08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上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一时间,广安,这位伟人的出生地,在小平生前并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中国极为普通的县,立刻成为中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对于100多万广安人民  相似文献   
130.
王芳 《文史天地》2008,(9):36-38
皇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摘得“最”字桂冠最多的人物群体。他们有最高的立法权、最大的决策权、最有效的人事任免权、最便捷的刑事审判权、最权威的发言权、最丰富的继承权。皇帝除了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外,还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喜有乐、有荣有辱。现在出场的是清朝历史上几个名气很大的帝王,就让大家再次体味一下他们的传奇人生和独特经历中的“最”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