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马军 《文史春秋》2013,(9):41-4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自南宋以来,多少读书人通过它的启蒙了解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其实,还有另一种“三字经”,虽然没有人这样称谓它,但在封建衙门这个特殊的地方,其地位丝毫也不逊色于那个妇孺皆知的版本,并且每天都高高悬挂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官府大门上。  相似文献   
702.
(彔见)簋是西周中期的器物,其铭文内容是周王对(彔见)的册命.(彔见)是穆王晚期至懿王初期周王身边卿一级的执政大臣.由(彔见)簋等册命铭文可了解当时册命礼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703.
704.
我记得,在采用了声光、布景、解说等手段的展览期间,不少有过当农奴切身经历的藏族老阿妈们,触景生情并声泪俱下的比比皆是。从此层面上反观《农奴愤》,它至少称得上是较忠实地记录与再现了封建农奴制度下的西藏社会面貌,是一组有着较高历史认知和艺术感染力的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705.
开栏语     
  相似文献   
706.
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民俗大概可以说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汇与结晶,是社会文化与社会观念深层内涵的表现。关于民俗学的问题,已经由民俗学家们进行过许多精辟论析,我在这里,只想强  相似文献   
707.
■簋是西周中期的器物,其铭文内容是周王对■的册命。■是穆王晚期至懿王初期周王身边卿一级的执政大臣。由■簋等册命铭文可了解当时册命礼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708.
传统服饰与近代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官员传统的服饰特点,是身着长袍马褂,顶戴花翎,脑后蓄留发辫。19世纪60年代,清廷官员走出国门,开始与西方国家发生外交关系时,传统服饰却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羞辱,既不利于外交活动的顺利开展,又有损国家形象。改变传统服饰,服装西化,势在必行。清驻外使臣首先向清廷提出“请定外交公服”奏请。与此同时,国内的其他进步人士也纷纷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20世纪初,清廷驻外使臣及国内的军、警、学、政各界,都有相当多的人改穿“新制短衣”。传统服饰的改变,既是中国与世界外交礼仪从冲突到趋同的进步过程,同时又是中国半殖民地不断深化的屈辱过程。  相似文献   
709.
I didn‘t realize the beauty of Tibet the first time I went there 30 years ago. But, while visiting Tibet in recent years, I was moved to tears as the marvelous plateau scenery unfolded before my eyes.  相似文献   
710.
值得重新体味的清民之际的"封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等先进中国人参考日译新名“封建”,初步形成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用以表述中国、日本、欧洲的相关历史时段,较成功地实现了古今“封建”义的承袭与转换、中西义的对接与涵化。由于尚未能做深入的学术论证,清民之际学人的封建观无力抵御后来兴起的强势的泛化封建观,退隐而去,但其包蕴的合理精义,值得我们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