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四川新津县汉代画像石棺上之新发现(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津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崖棺40多具,数量为四川之冠。近几年新津县新出土的石棺、崖棺画像中新内容、新题材较多,尤具特色,这些画像从侧面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2.
许卫红 《文博》2003,(2):49-56
髹漆葬棺是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漆器,其表面的装饰风格较一般漆器更严谨讲究,内涵寓意更侧重强调古人灵魂观念等方面的丧葬思想。四叶蒂形金属装饰片或图案(图  相似文献   
53.
土门镇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部,是吕梁山区进入汾河谷地的必经之地,是临汾盆地西部的重要门户。镇西紧靠连绵起伏的吕梁山脉,东部即为低平的临汾盆地,可远望蜿蜒南去的汾河干流,地势的总走向是西高东低、南北相连的梯地。在山地与盆地相接的地区有一些断崖或坡度较陡的山坡,同时在这些断崖或陡坡的山前地带形成一些相  相似文献   
54.
明中叶黄成所著《髹饰录》是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器工艺著作。本文在对《髹饰录》校勘的基础上、继对《髹饰录》寿笺并《<髹饰录>解说》引文进行校勘辨正。  相似文献   
55.
刘松林 《文博》2023,(4):54-62
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将汉墓出土的镶棺铜璧形饰分为两类。第一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大,年代为西汉至东汉初,分布较广,其性质与镶棺头挡玉璧相似,意旨是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第二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主要分布于重庆巫山一带,是巫山工匠在第一类铜璧形饰基础上改造创新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圆形铜牌饰,其性质有引魂升天之意,亦有表现仙境场景。随着东汉墓葬结构及用玉方式的转变,第一类铜璧形饰衰退与消亡,出现了更多装饰于棺头挡悬璧图、十字双弦穿璧图、龙穿璧图。  相似文献   
56.
榆林窟第3窟主室南壁中部所绘西夏时期观无量寿经变是敦煌石窟中具有鲜明特征和风格的经变画,以音乐视角观察,该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既有对前代经变画内容、形式和布局的继承,又有其特殊性的呈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全新乐舞形象的出现,与其他西夏乐舞图像间的一致性以及对西夏音乐史的反映.本文通过对该经变画各类乐舞图像的调查、梳理和考证,将研究结论与乐舞图像的特殊性相结合,在敦煌石窟西夏时期乐舞图像和西夏音乐史研究方面形成新的观点和补充.  相似文献   
57.
甘肃省白银市寿鹿山道教音乐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曲调韵律、演奏技法、演奏形式、程式套路在长期的法事活动和民俗活动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特色。今天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其曲目丰富、种类齐全,是一部存留完整的原生态音乐。寿鹿山道教音乐具有音乐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和宗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58.
郑君雷 《考古》2012,(3):74-84,109
在部分岭南战国秦汉墓葬中,随葬器物的空间分布和保存状态显示出"架棺"的迹象。结合广州汉墓中"架棺"和"架举棺室"的实例,以及部分岭南战国秦汉墓葬中墓底柱洞和凹槽的发现情况,推测"架棺"葬俗在战国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越人墓葬中使用较为普遍。"架棺"的方式较为复杂,此葬俗的文化含义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9.
跨出那一步     
正跨越门槛,一次的失足,二次的绊倒,三次的望而却步。我们在迷惘中踌躇,最终坚定地跨出那一步。——题记山浪峰涛,层层叠叠,炫目的闪电横劈暗空,"轰"一声,响雷接踵而至,暴雨从乌云间倾盆而下。不曾想,这早春的第一场暴雨竟夺去了王爷爷的生命。肃穆而立,我艰难地透过人群,望向寿棺中沉凝的脸。白发整齐地并梳到脑后,黑黄的瘦脸上,皱纹密布;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眸此时紧闭着,像睡着了一样。  相似文献   
60.
萧易 《山茶》2011,(7):122-122,125-127
新石器时代的宝墩文化、商周时期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春秋战国年间的船棺葬……散落在四川盆地中的一个个古老遗址,如同一块块文明的碎片,拼接它们,我们最终复原了一部古蜀史,虽然语焉不详,虽然断断续续,古蜀国的基因密码,古蜀人的光荣与梦想,却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