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代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宿志刚 《史学月刊》2007,3(9):64-71
抗日根据地的代耕是根据地政权实行的帮助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不足的抗工属和退伍军人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的制度。在陕甘宁边区,它是诸多优抗措施中最中心的方式。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和细则,制定了代耕原则、代耕办法、代耕方式及加强代耕的组织领导和思想教育等措施。代耕的实施,对改善抗工属及退伍军人的生活,稳定军心,激励士气乃至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边区的代耕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政治特征和全民性、长期性等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杨双 《旅游》2007,(4):16-19
“莫斯卡”,初一听这几个字,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南美洲某个古老而神秘的地名。其实,她是横跨四川丹巴、道孚、金川三县八乡的高原牧场,而莫斯卡村则是这片草场上人口最多的村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岁末,人们期待、盼望已久的目光聚焦在兰州黄河之滨一座崭新的占地百余亩的“工”字形现代建筑群上.这就是经过改、扩建的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大楼正门石碑镌刻的馆名.是1971年郭沫若先生陪同外宾来兰参观该馆时亲笔题写的。  相似文献   
14.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后,为了筹集军费和广州的市政建设资金,将广州的寺产作为市有财产收用、拍卖,掀起了一个投变寺产的运动.这次投变寺产运动持续了一年半,曾经在广州引起一场大风波,并间接引发了商团事变.本文就1923、1924年孙科第二次担任广州市长期间投变寺产的活动展开论述,分析这次投变寺产运动的原因、过程、基本政策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程勇 《文物世界》2007,(3):34-38
在雄奇壮阔、山岭纵横的太行山深处,有一处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建筑群落——海会寺,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形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祁文汝  王者庆  大拙 《中国土族》2007,(2):I0001-I0001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明末清初,佑宁寺在这里建成,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涌现了章嘉、土观等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每年农历六月,这里的观经  相似文献   
17.
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建都平城时期,由皇室、臣僚和高僧经营开凿的石窟大寺,开创了中原地区开凿石窟寺的先河,这在中国石窟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漯水》条中曾描述:北魏皇室在云冈“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唐道宣“续高僧传·昙曜传》则记载:“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永登县海德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红城感恩寺始工于明弘治五年(1492),是研究甘青地区藏传佛教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两寺一毁,另一明代塑绘有较大的损坏。本人是根据1963年损坏前的调查记录整理,记述了当时佛寺建筑,雕塑,绘画分布及内容。要者如感恩寺大雄宝殿各有题名的影塑78身,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史事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悦 《满族研究》2022,(4):20-25
乾隆九年川陕总督庆复上奏揭发阿炳安侵冒宁夏城工帑项,拉开了历时六年的侵冒案调查帷幕,此案于乾隆十四年正式结案。文章从三方面入手,分别介绍了阿炳安侵冒案的始末,正红旗哈达瓜尔佳氏家谱中相关记载,以及侵冒案对正红旗哈达瓜尔佳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安全长期受到风化及渗水等病害影响。针对奉先寺石造像阿难头部区域及卢舍那大佛南侧渗水区域,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对该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时监测,并借助MATLAB语言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大量红外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佛像头部裂隙处存在温差引起的循环热应力,该温差主要由灌浆加固区域和岩体本体之间热传导性能差异导致,且晴天上午前后的温差应力变化最显著;归纳了监测期间降雨和渗水发生的时间规律,统计得出了不同区域渗水程度的差异。将红外成像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应用于石窟预防性保护中,实现了对病害同时进行图像监测和统计评估,为其他石窟寺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