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被誉为"留学生之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个"海归"——容闳,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855年,深爱自己祖国的他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憧憬回到国内的。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南屏乡(今珠海市南屏镇)人,由于贫困,家里无钱供他上学,在他7  相似文献   
12.
正《汇报》是近代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6月16日创刊于上海,由广东人邝其照主持报务。同年9月1日,由英国商人葛理出名承顶,易名《彙报》,聘管才叔为主笔,1875年春夏间停刊。1875年7月16日改名《益报》重新出版,12月4日停刊。[1]关于《汇报》的创办,《申报》曾有这样的报道:"现闻粤人拟在上海另开新闻馆一所,首先倡捐者,上海令叶邑侯也,倡议开馆者,唐君景星诸人也,倡立馆规者,容君纯甫也,主笔诸君,皆延  相似文献   
13.
1872年至1881年,清政府派遣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前往美国生活和学习,这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便于管理,清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并由专人负责。这些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与美国同学共同学习,并且接受清政府的统一管理。在此过程中,幼童逐渐西化,引起清朝官员的不满,最终导致留学计划提前结束。这一事件是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曲折过程的缩影,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外关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记》是容闳晚年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其中描写考察太平天国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从容闳的经历和认识思考上反映出了1860年太平天国的基层运作、政权性质、官职设置、政策、太平军成分及宗教思想等多方面内容。从中可以窥视出太平天国大致概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全面系统提出维新中国的先进的思想家之一。容闳的建立民政政府、教育救国、发展民族工业的维新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采纳,却为变法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容闳的思想体现了一条从改良主义逐步走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木华 《炎黄春秋》2003,(6):76-78
中国留学海外的历史,最初萌发于明末,有一个叫殷实勤的学士,因偶然与一个来自西亚地区的教士认识,从他那里了解了不少中东、中欧地区的经济文化,从而生出了“去外面看看”的念头。但当他想请人造舰“出去”时,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他便决定带上八名弟子想通过西边去“外面”看,但途中却被抢匪洗劫一空。随后有人请军队相助,想去海外,因而引起朝廷关注而下令严禁“海外交流”之行为,并于1754年,杀了三个逮皇令者。再次真正出现这种与海外交流的声音,则已是在清末了。按照中国人几千年的思维习惯,他们对外部世界既陌生又不感兴趣。他们只愿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