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论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执政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悦 《史学集刊》2007,2(4):83-87
在推翻王政、初建共和的过程中,罗马出现了执政官一职;伴随着共和早期平民争取与贵族平等的政治权利的斗争,其形制逐步完善,官职人选也逐步向平民开放。作为罗马共和国最高的常设官职,执政官的行政与军事大权随着共和政府机构的完善,权限有所削减,部分职能旁落,但始终受制于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元老院。  相似文献   
112.
113.
乾隆时期是中国玉器制作史上的巅峰阶段。这一巅峰的出现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诸如清政府对新疆玉源地的完全掌控保证了原料的充足供应,宫室苑囿的建设使高档陈设品需求增加,等等,而其中技术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乾隆时期一直从南方各地尤其是苏州选拔好手玉匠服务于宫廷,这些玉匠将成熟的制玉技术通过日常的技术咨询或有组织的人员培训等方式逐渐渗透传播到宫廷。通过他们,北京宫廷和地方在制玉技术方面充分融合,宫廷玉器制作水平得以提高。但由于材料的缺失,对于南方制玉工匠在北京宫廷传授玉器制作技术的详细情形,缺少详实而具体的记载。镟玉匠平七材料的发现,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本文以清宫档案为依据,对过去学术界极少关注的宫廷镟玉技术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论述,以期填补中国玉器史相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4.
由于以往研究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一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仍有一些明代宫廷绘画作品未被正确鉴别出来,由于不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实为明代宫廷画家,使作品的价值长期以来未得到正确的认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宫廷绘画所具有的丰富多样性,其绘画风格并不是单一且一成不变的,以往将"院体画"与明代宫廷绘画等同起来的观点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对洛阳唐城花园西周贵族墓出土的11件青铜礼器进行了金相组织、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成分分析、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批青铜礼器合金类型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锡青铜为主体;金相组织除典型的铸造组织外,还发现受热均匀化及退火组织。综合研究表明,这几件青铜容器曾经过加热,应为实用器。  相似文献   
116.
刘建 《收藏家》2014,(1):38-44
中国玉器制作源远流长,在长达七八千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连绵不断,相沿不衰。先民们相信,透过通灵的美玉能汲取神明的智能,与天地交流对话。由最初以“苍璧礼天”帝王贵族专属的神器,再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士大夫们的佩饰玉,发展成为宫廷陈设、书房摆设的把玩用玉。  相似文献   
117.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着西夏文《宫廷诗集》的两个抄本,是12世纪末众文臣在一次聚会上的即兴作品汇录。相同的作品在两个抄本中多有异文,这说明二者来自不同的底本,且未经过精心排校。两种抄本的抄写情况不同,甲种本表现出初步的以类相从的特征;乙种本或为随手抄录,并没有特定的编辑思想和体例。  相似文献   
118.
119.
虎头三绝     
顾虎头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小名.他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很早就来到了南京,长期定居在瓦官寺附近。因顾恺之常在家中阁楼上专心作画,他的住所被称为“顾楼”,这条街也因此称为“顾楼街”。顾恺之做过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后来又投奔桓温之子桓玄的门下.常周旋于豪门贵族以及名流雅士之间.这些交往活动,应当是发生在当时的南京。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